返回

第十七章 退学与刑事侦缉档案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七章 退学与刑事侦缉档案录 (第3/3页)

    他在意识海中连叫了三声,却都没有回应。

    “原来还是梦啊。”

    见一直没有回声,纳兰青也只道是一个梦,但是这一个梦却格外的真实。

    “喂,你是在叫银老大吗?”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

    “是谁在说话,啊。”

    纳兰青失声到,转头看向屋里有没有其他人,只是一转头就牵动自己身上的受伤的地方,忍不住疼到。

    “你还真笨,不过你也不用看了,你在看也找不到我,因为我就在你的意识海中。”

    声音再一次响起。

    意识海,确实这一个声音并不是外面响起,而是真真确确的出现在纳兰青的脑海中。

    “你是。”

    纳兰青淡然道,奇怪的事情经历的多了,那么神经也有些麻木。

    “我是刑事侦缉档案录,是银老大的小弟。”

    声音又说道。

    “刑事侦缉档案录,那是什么啊。”

    纳兰青有些好奇,他完全不懂什么是刑事侦缉档案录。

    “嗯,主人你先叫一声book。”

    “book,是这样吗?”

    纳兰青遵循着声音的指示说道。

    只是他刚说完,空中“磅”的一声,从白色的烟雾中浮现出一本黑皮书。

    黑皮书黝黑无比,如同夜晚漆黑的星空一般,毫无光泽,偏偏在书的正面有七个金色的大字《刑事侦缉档案录》。

    “这是怎么回事?”

    即便是奇怪的事看的多了,但是纳兰青还是不能肯定从空中出现的莫名笔记本。

    “是我,刚才就是我在和你说话的。”

    黑皮书突然开口说话。

    纳兰青一阵无语,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连书本也开始说话了。

    第十七问:

    高力士[1](690―762),

    千古贤宦第一人,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为冯盎之曾孙、冯智玳之孙、冯君衡之子。

    10岁时,其家因株连罪被抄,武则天圣历初(698年),岭南招讨使李千里进二阉儿,一为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多后,则天又召力士入宫。

    景龙中(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唐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

    先天元年(712年),力士协助玄宗又发动一次宫廷政变平乱,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

    开元初(714年)加封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玄宗宠信宦官,尤以力士为心腹。而考古发掘证实高力士身高一米七五左右,颇有度量、文武双全、时行善事,侍奉玄宗,深受信任,掌握大权,并不是凭着一味的逢迎和巴结。而是虽身为宦官,却能在关键时刻对唐玄宗起到政治上的有力帮助和情感上的倾心关怀。

    高力士虽为阉人,却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决断性格,“善于骑射,一发而中,三军心服”,确实颇有大将之风。

    自此,力士权倾朝野,据《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高公神道碑并序》记叙:由于唐玄宗“恩遇特崇,功卿宰臣,因以决事”,但高力士则“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进)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近无闲言,远无横议。

    君子曰:此所谓事君之美也。”

    这一段话对高力士的评价虽有过誉之词,但也清楚地说明玄宗对高力士非常器重,朝廷内外的公卿大臣很尊重他的意见,力士因之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能直接向皇帝提议。

    天宝初(742年),加封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

    七年,加封力士骠骑大将军,其家产富有非王侯能比。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陷两京,力士兵随玄宗入蜀,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并胁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犹豫不决,力士力劝玄宗而缢杀之。(一说设计帮助贵妃逃亡海外)至成都后,力士因有功受封齐国公。

    天宝十五年(756年)肃宗称帝,改为至德元年。后力士随玄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赏五百户。

    上元元年(760年),力士被诬流放巫州。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力士遇赦还京,归至朗州,知悉玄宗上皇驾崩,力士面朝北哀恸呕血而卒。代宗复其原官职,并赠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

    ps:剧情的发展超出你的想像,你能想的到接下来的剧情会是怎么样吗,想不到的话,还不赶快推荐和收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