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社会治理 (第3/3页)
。公共福利保障费用占
gdp
的比重很高,一般至
少在
1/3
以上,
瑞典经常波动在
35%
~
40%
之间,
芬兰在新世纪的十年里
维持在
1/4
~
2/5
的区间,
挪威基本为
33%
。
而同期美国一般徘徊在
18%
~
20%
,rì本才略高于
1/10
的水平。
一般福利的非商品化倾向与合作主义因素具有某种关联xìng。
非商品化程
度越高,
合作主义倾向也越高。
北欧国家的非商品化程度就最高,
雇员、
雇主和国家三方伙伴协商合作的社会机制作用也最大。
北欧实行普享型的福利保障模式,
其原则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种中
产阶级品味的生活品质,而不只是满足贫困者的最低需求。
北欧模式非常强调充分就业,
zhèng fǔ要求“能够工作的人都要工作”,人
们普遍崇尚劳动,鄙夷不劳而获者,很多人工作都是为了理想、兴趣而
非金钱。
所以西方世界一般认为北欧国家属于mín zhǔ社会主义,
瑞典更是
对外公开宣称自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的发展并不会自动带来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制度
基础和文化氛围,
最重要的就是要建构一个公平的分配体制,
在这一点
上,北欧国家做到了。
没有平等的jīng神,公正的分配制度,财富很难持续积累,效率也就很难
保证。原因很简单,不平等不公正的分配会造成社会动乱,制约经济的
发展。
而外界对瑞典的误读,往往是从“蛋糕”的概念开始的。当他们把社会
保障视为蛋糕的时候,其实就暗含着这样一种概念,即:要想有好的社
会保障,必须先把经济搞上去。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上世纪
30
年代初,瑞典社会mín zhǔ党开始着手建立
他们的理想社会的时候,
他们并没有把社会保障仅仅视为蛋糕,而是苦
心琢磨如何才能建立一个“zì yóu、平等、mín zhǔ和合作的社会”。
1932
年,
瑞典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
并连续执政四十多年,
从而成功地
创造了瑞典模式。战后,瑞典逐步建立了全民就业、全民养老金、全民
医疗保险、全民免费教育,随着这一项项计划的逐步落实,瑞典也进入
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到了
1980
年,瑞典人用了大约
20
年的时间,
使人均
gdp
达到了
57161
瑞典克朗,比
1960
年增加了约
6
.
6
倍,瑞典
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而且在联合国的社会发展排名中名
列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