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一章 种田 (第3/3页)

被淹,唯独我地里的玉米,基本上一颗都没有倒。后来计算产量,亩产居然也不低,达到了接近1400斤左右的水平。

    卖玉米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种植的品种,虽然味道很好,甜度很高,很适合用来煲汤(在广东买的品种)。但是在广西,最受欢迎的是台湾华珍品种,加工和鲜食的市场容量大,在批发市场,我们每斤都比别人廉价2毛钱。更糟糕的是,玉米我们没有来得及卖完最后30亩,就变老干瘪了。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没有种植过甜玉米,不知道甜玉米不能卖老的,想留几天,饱满一点多卖点钱。

    后来我们在满是草丛的南瓜地里面,采收了很多很多的南瓜。南瓜是生命力超级顽强的农作物,在那长满草的地方,我们的拖拉机装满了一车又一车,一共有7-8万斤,不过很遗憾,南瓜08年7月份,正值烂市的时候(我不在农场打理,委托人打理的,实际上早卖点,可以卖好点价格)。

    下半年种植的时候,我大大压缩了豇豆的数量,压缩到20亩,种植了接近200亩的玉米,投资建立了抽水站。但是很遗憾,管理层内部矛盾开始暴露出来,我10天半个月都要回去一次。抽水的工作一直做的不好,一直到很晚9月份,抽水才能够全力运转,这时候,下半年的生产大势已去。下半年的生产,减产得很厉害。比较好的玉米,产量只有部分达到1200斤,很多只有几百斤。

    总结起来,我得出以下的经验教训:

    (1)规模农场,千万不要和小菜农争夺市场。这种超级劳动密集型的蔬菜种植,只适合城郊部位的菜农。

    (2)必须种植耐运输的大宗作物。本地市场都比较狭小的,象我的甜玉米,拉一个卡车到县城市场,足以把县城整个玉米市场弄崩溃。

    (3)必须错开种植和收获高峰季节,否则,人手不够,外部请人是很吃力的。

    09年,除了甜玉米,我不再规模种植其他作物,在土地边沿,有一条很长的边界线,拿来种植南瓜。如果计划执行得好的话,甜玉米种植我们每10天来一个批次,基本上可以做到持续供货,从5月份一直供货到11月初,每天大约一个卡车到批发市场,有这个市场供应能力,我们基本上无需再找中间商过手,直接自己去批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