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百三十二节 备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百三十二节 备战 (第2/3页)

了十几种较为先进的,比如九二式步兵炮等火炮,给rì本工厂下了订单,让他们恢复生产,当然对外也是一种形象吗,帮助rì本恢复经济的形象。另外更多的则是rì本的轻工业企业,生产军大衣的。军靴的,生产军用食品的,通通纳入进来。

    相信塞北的工业基础,加上rì本的庞大生产力。在解放后的整个中国的资源注入下,应该能有跟德国抗衡的力量。不过赵书礼这丫还是不放心,他也实在太没有安全感了,他继续要求美国援助。表示美国至少要援助塞北三分之一的物资,也就是供应三分之一的塞北军,塞北恐怕才有跟德国陆军一较高下的实力。

    美国人仔细考虑了这个请求,答应了,在他们看来。塞北的顾虑完全是有道理的,德国的实力现在确实膨胀打了恐怖的程度。武装了千万德意志军队,另外还有上千万的仆从军。工业实力,尤其是军工实力。德国本土的,加上法国占领区的,意大利的,比利时荷兰的,罗马尼亚的。希腊的,苏联占领区的,加起来真的不惧美国。资源上,最重要的资源中。煤铁德国不是很缺,加上又占领了苏联的钢铁基地。煤炭产地,更是连美国都赶不上他。石油罗马尼亚油田也继续开采,又修复了一部分巴库油田,巴库油田的开采条件是非常好的,比之中国的要好很多倍,rì本的经验,加上德国的技术力量,修复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这里新建油井也容易很多,于是现在几乎是每过一天,德国的石油产量就增长一分。

    钢铁石油不缺,德国的战争机器就不会停息。

    好在塞北军第一期的出兵数量只有三百万,也就是说,美国人只负担其中一百万的物资供应,也不算困难。

    塞北军还要求美军提供一批最新研制出来还没来得及列装的喷气式战斗机,以及相关的全套技术。名义是,德国的喷气机现在已经出现在苏联上空了,如果没有克制这种跨时代的武器的手段的话,塞北军也不敢贸然投入战场,中国人愿意为反法西斯做贡献,但是中国人不希望战斗的结果是分享英美失败的耻辱。

    美国人有些犹豫,他们的喷气式飞机研制其实已经走在了德国后面,不过英国人却跟德国差距不大,甚至要早于德国人进行研究。不过战争让英国人的力量削弱太大,他们没能力继续研究,就把自己基本完成的成品技术转让给了美国,第一让美国继续研究,第二让美国人投入生产,然后援助他们。

    经过仔细考虑,美国人答应了。

    美国人给了很多东西,蒋价石整府中对美国人有好感的人很多,但是赵书礼不这么看,不是他没良心。政治这种东西你讲良心就是傻13,美国人之所以给英国人,法国人,苏联人,中国人物资,当他是好心啊。按罗斯福那句话就是,美国人出点东西,让别国的小伙子流血,总好过让美国的好小伙子流血好啊。

    所以赵书礼这丫完全是认为美国人应该的,谁让你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呢,有钱有东西,咱们都是穷人,你不掏钱拉到,咱的小伙子都种地去,反正在你们西方人看来,法西斯在摧毁的是你们的基督文明,而基督文明崩溃了,咱中国人不怕,咱还有儒家文明,道家文明,佛家文明呢。

    别说赵书礼抠,美国人援助他,他也在援助别人呢。

    不提这几年对zhōng yāng的援助,现在光复了自然是停止了,还有对苏联的援助呢。

    苏联人失去了钢铁生产基地,煤炭生产基地,石油生产基地,工业基地后,基本上已经被打回了中世纪,生产力水平甚至不能说是封建社会的,而是奴隶时代的了。不管是粮食物资,还是武器装备,他们基本上都靠外援了。

    外援的来源最大的自然是美国,可是美国太远了,德国就在跟前,远水解不了近渴,还得把目光放在中国,放在塞北。

    苏联求援了,塞北答应了。

    第一,苏联答应把美国人的援助兑换给塞北,美国人援助苏联的除了大量直接物资外,还有大部分是以货币形式的,也就是美元,这部分毫无疑问全都落进了塞北的腰包。美国人也不在乎,他们出钱,塞北生产东西给苏联。可是这只占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美国的物资经过中国运输过去,另外三分之一就是塞北的无偿援助了。

    第二。赵书礼之所以这么大方,根本原因还是德国人的攻势超乎了他的预料,他原本以为苏联人是绝对不会输的,这么犀利的一个民族。几乎除了战争方面,全面不如西方的国家,竟然会在军事上败北,实在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了。倒是有一点没错,赵书礼当年跟自己的军官说,不用担心苏联,他们级别丢了十个莫斯科,也不会投降。确实苏联人仍然在抵抗。德军的出乎意料的胜利,让赵书礼开始担心了,原本他的打算是,先干掉rì本后。然后借着苏联的东风,跟在强大的斯大林卫队后面爆德国人的菊花,最后在欧洲分一杯羹。可是斯大林这丫早早嗝屁了,现在国际社会把希望放到了中国身上,这压力山大啊。谁想跟现在的德国人死磕谁是猪。所以还是罗斯福那句话说的好,让苏联的小伙子牺牲,好过让自己的小伙子牺牲好。所以给苏联援助,让他们继续抗击德国。比直接正面跟德国人打仗要让人舒服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