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二节 收复山东和苏联问题 (第3/3页)
,大部分都已经被塞北军收复。
这些地区生活着为数不少的俄罗斯人,在赵礼跟恩琴商谈妥当后,由恩琴出面动员这些人迁移回到乌拉尔山以东的平原上,而塞北负责提供迁移的大部分物资。并且塞北军将为恩琴提供。组建一百万军队的全部武器装备,而恩琴要付出的代价则是,大批乌拉尔工业区的苏联设备和技术。
苏联人早在第一次莫斯科会战期间,就转移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到东部地区,其中不少就在西伯利亚。但是恩琴占领了这里后,却得不到资源的支持,没有钢铁等物资,这些工厂只能闲置。所以恩琴才跟塞北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当然塞北也不是一口气把这些工厂全部搬迁。战争时期运力根本达不到。而是通过资本收购这些工厂,然后迅速调派技术人员,跟那些愿意继续留在工厂工作的原工厂技术人员一起,重新组织恢复生产。并且把大量从远东地区调来的移民,送入工厂中。这样一来,反倒是暂时的解决了这些移民的就业问题。当然也埋下了。塞北在rì后统治这里经济的种子。
这个协议可以说双赢互利的,首先是塞北解决了大量的俄罗斯移民问题。让这些被苏联迁移到远东地区稳固边关的百姓重新回到靠近俄罗斯腹地的地区,解决将来这里可能发生的民族冲突。而恩琴则得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组建军队是第一,第二也要帮助他恢复生产。不管是农业的还是工业的,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如果能把整个远东地区的人口再次迁移回去的话,恩琴的统治区人口将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初步有了建设一个国家的力量。
当然动员并不容易,恩琴还没有那么大魅力和影响力,尤其是远东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数是苏联工业计划期间迁移来的青年,他们受到斯太林的感召,以大无畏的献身jīng神到这里的,现在让他们离开,无异于否定他们的信仰。但是塞北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只要恩琴出面了,那么他的动员就不再是唯一依靠和平手段了,大量塞北军的刺刀会帮助他达到动员的最佳效果的。
塞北军的目的是,从海森威一直到庙街,从鄂霍次克海一直到贝加尔湖的俄罗斯民族,全部都要牵走。至于之后,是把这些地方空闲下来,还是移民那就是中国的内政了,留待战后解决即可。
事情到了这里,苏联其实已经注定了要失去西伯利亚以东的整个地区了,只是他们仍然不死心而已。英美倒是看的通透,可是也不松口,不能让这个地区轻易的落入中国的口袋里,于是他们以盟军的宣言为借口,表示盟军进行的战争绝不是掠夺国土的战争。
因为英美的表态谈判差点谈崩了,赵礼表示,如果英美此来是为了苏联压制塞北整府的,那么他们就可以回去了,塞北军绝对不接受外界的任何压力,也不会在压力下,做出任何决策,包括军事的。
美国人赶紧做和事老,建议搁置争议。
最后达成了协议是,苏联口头表示德国人投降前,不会对恩琴整府发动进攻,而赵礼同意撤出驻扎在鄂木斯克的塞北军,转而投入到对共青城等rì本占领下的工业城市的攻击行动中去。
共青城,苏联二三十年代耗费大力气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市,规划合理,非常现代。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尤其是飞机制造业,十分发达,是苏联最大的飞机制造中心之一。rì本人牢牢占据这里,也是看上了这里的飞机制造能力,希望能为rì军服务。而塞北军也是这个目的,塞北军已经占领了苏联的另一个飞机制造中心伊尔库茨克,这里的飞机制造企业工厂全部被塞北军接收,同时接收了大量的飞机设计资料,其中很多设计都是十分先进的,只是苦于没有生产资料才没能实现而已。而塞北军对这里进行了改造后,塞北的大量镁铝合金输入到这里,变现成了大量的苏制飞机,编入了塞北军序列。
伊尔库茨克、赤塔、乌兰乌德等地,加上恩琴控制下的大量苏联远东工业城市,现在基本上已经开始为塞北服务了。大量的苏联工业实力,其实是被塞北继承,或者是掠夺了。大量苏制武器也编入了塞北军序列,比如肩扛火箭,比如喀秋莎火箭弹,比如最新式的大量坦克,苏制冲锋枪**沙等等。
这个结果战后被西方评论,在苏联还没有失败前,塞北已经在实质上瓜分了苏联。
而塞北则评论说,这段时期,对苏联工业实力的接收,是塞北两个四年建设大纲后,工业实力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尤其是这个时间是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充满想象力的思想,和不畏强敌的斗志。
对于苏联问题的处理,暂时就是如此了,而塞北军对山东的进攻,也慢慢开始进入佳境。在李三江主力先是在德州,接着又在济南与rì军进行了规模宏大的会战之后,rì军败象已经很明显了。终于开始撤退,有三十万rì军成功往南逃到了苏北徐州等地,而有十万人左右,通过陈驰的防线,逃到了青岛,负隅顽抗。
山东大部收复,接下来塞北军开到青岛外围,如果能占领青岛,无异于又获得一个轰炸rì本的良好基地。但是这注定是一场苦战,rì本人在这里不但有两艘航母,而且运来了大量的陆基飞机,誓要保住青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