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百零六节 斯太林之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百零六节 斯太林之死 (第2/3页)

数高级军官都是宋哲元的老部下,但是基层和中层却有大量的塞北籍军官,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兵员来自塞北,所以平时指挥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宋哲元一旦要调转枪口对付塞北,恐怕就指挥不动一个人了。而宋哲元显然也没有了这个心思,此时的他已经算是雪耻了,对赵礼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在收复了běi jīng后,赵礼安排他的部队第一个进城,这算是很给他们面子了,这个情他得领。还有孙连仲的部队,他是最近才下定决心与塞北合作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结束后,他的部队就到了河南,结果这次rì军的攻击,让他们再次没了立足之地。赵礼邀请之下,他下定决心到了也是收复不久的山西整编。要说他的部队。跟zhōng yāng军对比算是好的,在河南驻扎期间,尽管汤恩伯有四害之称,可是他的部下孙蔚如驻扎的地方。跟老百姓关系算是不错的,老百姓帮忙运输物资,组成救护队救助伤员,因为他的部队在大灾的时候选择了救灾。

    不知不觉间,塞北军联合了许多过去的军阀,以及其他势力,隐隐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zhōng yāng军则越来越孤单,在自己物资也不充裕的条件下。跟其他势力的竞争俨然大过合作。

    1943年的世界,显得格外漫长,这是开战以来,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年。

    美国人的加入还没有显现出改变局势的态势。他们的地面部队依然没能收复澳大利亚,在澳洲,rì本人投入了绝大多数jīng锐部队,并且装备了仿制塞北的多款坦克,这些坦克的xìng能绝对不输给美国的谢尔曼。装备不差的rì军。让美国人也头疼不已。

    德国人依然没有显现一点败亡之象,除了在非洲遇到了一点失败外,在各个战场上依然是进攻的态势。不过非洲显然不是德国人的主场,他们的军队在哪里。完全是帮意大利在打仗。他们的主场在苏德战场,自从夏季开始。曼施坦因的部队所向披靡,先后攻占了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并且在冬天来临前,终于攻克了保守苦难的列宁格勒,实现了他对希特勒承诺的,一年内攻下三大城市的诺言。

    但是希特勒仍然对他很不满,因为占领了列宁格勒后,曼施坦因全面停止了继续推进,让德军进入全面的休整,同时在全苏搜集过冬物资,看样子是打算让德军在苏联过冬了。而希特勒则希望他一鼓作气,在冬季前拿下整个苏联,认为根本没必要在给苏联人一个冬天恢复了,他们已经完全的彻底的失败了。

    显然希特勒跟曼施坦因此时的处境很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某一时期,要是希特勒熟读中国历史就该知道一个典故,当年乐毅带领燕**队几乎攻占了整个齐国,只有临淄即墨等两三个城市还没有攻破。而乐毅选择了稳当的围城,而没有选择冒险强攻,最后燕国新王即位,在谗臣的挑拨下,撤换了乐毅,结果新任将领上任后,冒险攻击,大败于田单的火牛阵,兵败如山倒,一个个占领下的齐国城市多米诺骨牌般的被田单收复,燕国人一败涂地。

    此时显然在德国曼施坦因就面对着名将乐毅的处境,苏联人已经失去了大多数城市,可是并不是毫无战斗力,苏军完全是哀兵,众志成城希望复图。而这时候占尽优势的德军,却已经是一只疲惫的军队了,稍有不慎很容易被人反击。相比之下,占优势的德军,更应该小心翼翼,不能犯错误。可是希特勒显然不明白这一点,这往往就是后方领袖,跟前方将领从古至今不可解开的一个矛盾。在冬季来临前,希特勒撤换掉了曼施坦因,同时还解除了当时曼施坦因要来很多将领,比如隆美尔,比如古德里安。如果一个人有先见之明,那么就可以大胆预言,希特勒此举会为他们招致失败埋下种子了,就像赵构召回岳飞,燕王调走乐毅一样。

    可是没有一个人敢于这么大胆的预测,因为德军依然强势,而他们的对手却突然发生了最大的变数,斯太林病死了。

    自从莫斯科被占领后,据说斯太林就病了,甚至有种说法是,他是在昏迷的情况下,被jǐng卫们送上飞机逃离莫斯科的,因为这个强人一直在声称与莫斯科共存亡,号召全体苏联居民起来包围莫斯科。好在逃到了喀山的苏联zhōng yāng没有遇到德国的紧追不舍,他们在这里重新组织了整府,再次抵抗。但是斯太林的病情却没有好转,但也不至于到死亡的地步。只是在他死亡前三天,传来了一个消息,一个让世界很为难的消息,恩琴男爵在叶卡捷琳娜堡发动了政变,并且受到了这里的军官的拥护,成立了新的沙俄政权,拥立在英国的沙皇后裔伊丽莎白为新女皇,复辟了俄罗斯帝国。

    恩琴男爵之所以能得到这里的苏联军官拥护,不是他的魅力太大。根本原因还要归结于苏联残酷的统治传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