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三节 对策 (第2/3页)
的史册,让rì本人在战后没有资格在呼吸人类的空气。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能拿枪的人想方设法到塞北来,在这里他们将接受武装,获得枪支弹药,接受军事训练,蜕变成一个战士。希望各个军阀联合起来,打破一切地盘的观念,收容一切过去的对手甚至敌人,帮助所有能帮助的人,不管是对手的军队还是普通的民众。
希望国际社会认清形势,中国还没有灭亡,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中国将抗战到最后一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宣传要做,实事更要做。
经过半年的收集资料,针对研发,塞北的新式飞机出现了。
小鸟公司开发出两款飞机,一款是双发大型战斗机,但是测试中被军方否定了,双发的功率确实够了,飞行距离也远超零战,但是格斗xìng太差,周行打算把这款飞机改成轰炸机。另一款飞机是单发战斗机,发动机使用的是通过麦克唐纳公司引入的美国普惠大黄蜂r200双排星型空冷发动机,因为零战也是使用空冷发动机,所以周行决定使用功率更强大的发动机。这款使用双排星型空冷发动机的战斗机跟以前一样,采用全金属机身,铝镁合金蒙皮,只是机身比之零战要大很多,可是速度不差,航程也不差,俯冲和爬升都不差。只是在转弯半径有差距。可是作为弥补,对飞行员的防护力度大大加强了,座椅等部位都安装了装甲。尽可能的在被零战击中后,让飞行员有逃生的健康身体。
小鸟公司这款飞机被命名为鹰式一型战机,在测试中得到了军方的肯定,下达了样机订单。然后经过严格的测试开始试产,第一批十几架飞机在大兴安岭空跟rì军飞机交战后,作战效果比较理想,跟零战决斗可以带来五比三的战损,虽然略输但是已经有抗衡之力了。而周行的那个双方战斗机改成的轰炸机被命名为雁式中型轰炸机。在之后也被采纳了。至于原来风sāo一时的燕式飞机这种小型灵巧战斗机,在该型飞机的巅峰之作,零战出现后,终于走入了末路。
除了小鸟公司的产品外,国营的那些飞机公司,此时已经被出售的航空厂,也推出了不下十款的飞机。但是只有最早建立的鄂尔朵思第一飞机制造厂成功推出了自己的飞机,一款类似于鹰式战斗机的单翼高速战斗机。说是类似是因为两家飞机设计思路基本相同。而且发动机型号也基本相同,小鸟公司就是从第一飞机制造公司引入的发动机,因为作为一个民营飞机制造公司,尽管是明星公司,可是也没有实力从国外大量引进技术。第一飞机制造厂的战斗机体型比鹰式要更大,防护也更强力。火力也更猛,命名为金雕战斗机。同时第一飞机公司推出了自己的轰炸机。也是双发中型轰炸机,命名为鹏式轰炸机。一开始就设计明确用来执行中远程轰炸任务,设计时间也较长,因此第一时间得到了塞北军方的采购。
而其他供公司本来就没有很强的研发实力,没有第一制造厂的底蕴,也没有小鸟公司的灵活,因此在推出自己的设计就显得落后了,不是设计思路落后,就是参数不符合要求,最后没有得到军方认可。但是经过军方协调,在支付一笔专利费用的情况下,他们得到了生产小鸟公司和第一制造厂设计的飞机的许可,他们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实实在在的生产线、产业工人倒不是假的。
大量新式飞机开始投产,军方迫不及待的想要接受换装,但是同时老旧的飞机也没有下线,仍然在生产着,因为塞北的天空不能一rì至于rì军统治之下。除了飞机,其他防控体系也在积极完善中,最重要的是大兴安岭防线,这里部署了大量的观测气球、高shè炮等预报和观测预jǐng一体化设施。燕山山脉也增设了大大小小百处观测点,这些观测点不但向塞北提供rì军轰炸的信息,也在向其他地区预报,比如正在紧张战斗的山西。
可惜的是,雷达技术塞北并没有掌握,不如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可是结果还是好的,rì军虽然有轰炸塞北,尤其是河套工业区的企图,可是效果不明显。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控制空权,不能像在其他地区那样肆无忌惮,而且要轰炸塞北,就一定要把最好的飞机都投入到这里,对其他方向的作战也是不利的。老实说,rì本的国力还没强大到那种地步,可以在整个中国铺天盖地的进行地毯轰炸。
除了唯一落后的空军,其他方面,撇开毒气这种不得台面的东西不说,塞北军在轻武器、火炮等武器装备,并不输于rì军,毛瑟步枪是经过改进的,发shè药和钢材都是一战后的新技术,火炮也大多是德国人参与设计的,也有塞北军后续研发的,从苏联引进的等,基本做到了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