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五节 集中营 (第2/3页)
是活的,不是建几座工厂就是工业化了,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大量的官办企业这些年都没上交过利润,不都是用来培养人才了吗,您看看哪个大型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校。”
“你的培养计划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的,我们真的没有能力用自己的技术力量撑起那些rì资企业吗。”
孔韧摇摇头道:“要是非要这么做,组织技术攻关倒也是可以的,只是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形不成生产力。而且现在问题不光集中在rì资企业,我们自己的企业也是会大受影响的。要知道我们现在很多民资企业,根本就是把rì本技术人员当成普通员工在用。如果把所有rì本人都监禁起来,恐怕对我们的经济影响将十分大啊。”
赵书礼冷哼一声:“难道离了这十万rì本人塞北的工业就完蛋了?什么时候我们变的这么脆弱了。”
孔韧耐心道:“不是完蛋不完蛋的问题,是受影响的问题。当然我知道司令你担心间谍和rì本侨民闹事的问题,间谍这个倒是不用担心,不管抓不抓这些rì本人,到时候总是会有间谍的,毕竟rì本间谍用侨民身份出现的情况应该不多吧,就算是真用了侨民的身份,那样恐怕也搜集不到什么太要紧的情报。至于侨民闹事吗,就我了解,rì本人还是很老实的,我们发布了那个集结令后,虽然侨民中很有意见,但是大都没有抗拒,是规规矩矩的按照整府的命令到制定地点集合去了。”
赵书礼突然发现他这个手下变了,以前他从不会这么考虑问题,按照他以前的脾气,恐怕恨不得把这些rì本人都杀了来jǐng告rì本人,和报复南京大屠杀事件。但是他现在竟能忍的住自己的情绪,而且考虑问题明显全面多了,是他父亲的死对他造成的改变吗。这样想着,赵书礼不由得多看了手下两眼。
孔韧没注意到这些,他继续说道:“况且据我所知,这次被下了集合令的rì本侨民中,其实不少已经不能算是rì本人了,他们已经加入了中国国籍,算是塞北人了。法律上他们其实是中国人,把这些人也抓起来,恐怕在法理上说不过去啊。”
这倒是一个事实,确实有不少rì本人,尤其是早期来到塞北谋生的,没什么背景根基的rì本人,在塞北奋斗出一些名堂后,有的真的是加入了中国国籍,大部分是因为rì本人的身份让他们在塞北颇受抵触,做事业有很大的障碍,有的甚至是娶了或者嫁了个中国人,然后就更改了国籍。
想到这个情况,赵书礼倒是觉得自己忽略了,点点头道:“嗯,这情况倒是应该考虑到,这样好了,那些有配偶是中国人的,且国籍已经更改过来的rì本人暂时可以不关押起来,毕竟不能人为的制造大量的寡妇和孤儿啊。至于那些服气双方,或者单身的,改为中国国籍的我想还是暂时去集合点报道吧。”
孔韧摇头道:“正是这些rì本人才更有用啊。不说别的,坂村实业的jīng密导轨,小岛光学的高jīng度玻璃镜片,这可都是对塞北很重要的,一个关乎我们的大型jīng密机床的生产,一个甚至是我们军方的炮瞄仪器厂镜片的最大供应商。而据我所知,这两个企业的老板早已经加入了中国国籍,他们的生意也基本上跟rì本没什么联系,完全融入了中国经济体系之中。”
坂村实业和小岛光学两家企业都是rì本在塞北白手起家的典范。坂村原来是在rì本长崎一家兵工厂工作的中级技工,技术水平是不错的,但是距离当顾问资历上还不够。当年rì本不但闹经济危机还发生了政变,他的工厂裁撤了他,实在无法要养家糊口的他差点自杀,后来听朋友说塞北可以发财。就用妻子卖首饰的钱,搭船到了塞北。什么苦差事都干过,别说光只有中国人吃苦耐劳,rì本人也有这样的。拉过黄包车,码头上扛过大个儿,进过工厂,倒卖过羊毛。最后积累了一点财富后,买了几架机床,打算做做老本行在工业区开一家小型的加工厂,接点非标准件的加工的活计。等发财后,要把家人都接过来。
他也是时来运转,当时听说德国跟塞北的技术合作中断,所有的德国顾问基本上都撤出了塞北,而塞北也在私底下对德国出口货物进行了抵制,但是却有一个解决不了的困难,那就是高jīng度导轨的问题,这些导轨一向都是从德国进口,中国技师始终没有掌握制作工艺。而这种工艺恰好坂村是接触过的,他当年在rì本的时候,跟师傅一起给军方加工过几根。于是当坂村在工业区的一家啤酒馆中从几个官办工厂醉醺醺的技术工人嘴里得到这消息后,立马就记在了脑子里。开始也没在意,后来越来越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他下定决心要试试了。
就利用自己刚刚采购的一台磨床,稍加改造后,开始了对jīng密导轨的试制。
别说三个月后他还真的拿出了样品,于是大大咧咧的跑去官办企业去推销,结果第一次连大门都没进去。第二次他多了个心眼,打着美国洋行的幌子终于混了进去,见到了工厂的采购经理,告诉他可以供货。采购经理当时也正跟其他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