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一节 庐山会议 (第2/3页)
,白白流血,而是大家通过商谈和平统一也说不定。
反正抗rì是迟早要打的,那么把民族的血流在抵抗外敌中,来凝聚人心达到统一,岂不是比通过惨烈的内战来达成统一要少很多牺牲,而且这种外战中的牺牲也比内战要光荣和正义多了。民族也不用出现后来的大争论,探讨内战的正义xìng了。
既然要团结大家,那么就必须要各个军阀来表态。
终于在赵书礼秘密建议下,蒋价石发起了一次大会议,会议在蒋价石的地盘,江西的庐山举行,成为庐山会议。
蒋价石之所以发起这次会议,开宗明义的表明是探讨抗rì大事,不是因为他突然雄起了,而是因为赵书礼送给了他一个密议。是rì本人跟塞北商谈的密议,rì本人表示希望塞北军南下,跟rì本人一起攻击zhōng yāng,将来统一的中国将由赵书礼主掌。而rì本人得到的利益则是,东北三省并入rì本。同时赵书礼把塞北的大致部署向蒋介石透露了一下,大部分塞北军部署在靠近东三省的边境,另一部分部署在山西北部,靠近河北北部地区。
赵书礼把rì本人提出的这个提案,原封不动的抄了一份悄悄的交给了蒋价石,同时又透露了塞北军的部署情况,以蒋价石的聪明,他很容易就猜到了赵书礼的意思。把rì本人的密议提案给蒋价石看,人让蒋价石明白,塞北军南下作战是有利可图的,同时又把部署给蒋价石看,又让他知道,塞北军既可以南下作战,又能够东进东北跟rì本人死磕,至于南下还是东进就要看蒋价石的了。
蒋价石如果抗rì,那么塞北就东进,如果蒋价石不抗rì,那么就要抗击塞北军了。蒋价石只有两个选择,是跟在rì本支持下的塞北军作战,还是联合塞北军跟rì军决一死战,当然蒋价石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投降rì本人,攻击塞北。但这第三条显然不可能实现,因为谁都可以投降rì本,比如塞北军,但是唯独他不能,因为在中国他代表的是zhōng yāng。有时候占据zhōng yāng,确实占有大义,但是有时候却失去了灵活xìng,没有主动权。
于是蒋价石接受了赵书礼的建议或者说是威胁,他召开了庐山会议。
各大军阀纷纷响应,都派人或者亲自前往开会,广西的李宗仁没去,但是派去了二号人物白崇禧,三号人物黄绍竑还在zhōng yāng任职。山西的阎锡山派出了商震,杨虎城派去了自己的副官,马步芳也让马步青前往,川军、滇军、黔军,纷纷派人前往,至于最前线的东北军自然没理由不参加,沈鸿烈这个老油条是代表。
而提出秘密建议的赵书礼,则没有派人前往,这种态度似乎十分的暧昧。
给了外界无限的遐想,立即就有报纸开始披露,塞北军这次不愿意跟rì本人反目了,rì本在塞北有大量的利益不假,但是塞北同样存在大量的rì资企业,现在的塞北已经不是过去的塞北了,塞北跟rì本实乃紧密一体的经济体。事态继续发展,各个媒体大肆抨击塞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