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百三十九节 日本和塞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百三十九节 日本和塞北 (第2/3页)

联军队。

    在其他地方跟中**队的摩擦也越来越大。军部想要发动战争的企图,昭然若揭。

    而赵礼当年以打乱东北局势把列强军队引入东北的行为没有受到效果。英法对rì本同样采取了绥靖,默认了rì本在吉林的增兵。

    而经济方面。rì本在九一八后在东北谋取了更多的利益,开始在南满修筑了更多的铁路。尽管塞北地区倾民力大建交通,让塞北的铁路里程突破了二十万公里注意这里的铁路包括干线和支线,达到了孙中山当年设想的在中国建设二十万公里铁路的设想实现,但是塞北地区仍然没有东北的铁路线密集。rì本人的建设,让东北的铁路密集程度超过了rì本本土,成为亚洲铁路网最密集的地区。

    rì本不但在东北大量投资,毗邻东北的塞北则更是他们投资的热土。

    本国市场狭小,但是资本却高度集中在几个财阀手中。国内容不下那么多的资金,只能选择往国外投资,东北自然是一个很高的投资地。但是东北的局势过于复杂,列强势力,苏联势力,塞北军势力,东北军势力,还有大量的土匪存在。反观塞北地区,不仅局势在赵礼归国后迅速稳定下来,大量建设的交通设施和越来越完善的法律都是吸引人的地方。在这里投资无疑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因此在九一八之后,rì本的资本,不管是财阀的还是民间的往塞北地区的投资就一直没有断过。尤其是赵礼遇刺后,抵制rì货行动极为猛烈,rì本的大量破产企业选择迁移到塞北地区。而塞北地区建立跟苏联的紧密的贸易网络,则吸引了三菱三井等大财阀,他们在这里建立大型托拉斯大工业生产出口到苏联的机器设备,工厂采用欧美最新的技术,比他们在国内的还要先进,因为国内没有需求,而苏联人则舍得花钱采购这些大型设备。财阀的到来,不仅是带来一座座先进的工厂,还有他们的技术人员,组织形式还管理模式。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带来他们大量的工人,无法给rì本的就业带来好处。因为在他进入塞北时,赵礼就给他们有言在先,如果rì本人的企业无法为塞北地区提供工作机会,那么他们对塞北就没有意义,不允许他们进入。当时为了苏联的庞大机器市场,又加经济危机的rì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但是这时候的中国是很有骨气的,他们不但抵制rì货,一个口号可以在短时间内让rì货零销售,甚至抵制为rì本人工作。rì本的企业竟然找不到足够的中国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用国内的无可厚非,但是普通工人却没法解决,塞北方根本不能同意,他们的工人全部使用rì本人。

    最后rì本大财阀想出了办法,他们在东北招募了一部分工人,又在台湾招募了汉族工人。这些情况,塞北整府默认了,因为他们宣传东北人和台湾人都是中国人。大财阀有这个实力,那些小企业就凄惨了点,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