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九节 探视 (第2/3页)
以大局为重,反而是总在安慰他,但是隐隐透露出非常希望他能回去的意思。让赵书礼着急,这让孔韧很解气。
其实除了赵书礼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zhōng yāng,他回家守孝期间。蒋价石也是派人来慰问了许多次,态度比赵书礼还要诚恳,而且他父亲治丧的时候,蒋价石还送来了亲笔挽联。可以说在礼贤下士方面,赵书礼拍马也赶不上蒋价石。
但孔韧终究还是倾向于塞北,没有任何其他的考虑,塞北就是他的根基,只有在哪里他才能一展才华。终于等他要启程了,他还在想象着跟赵书礼再次见面的情况,赵书礼的表情会不会很jīng彩。可是赵书礼遇刺的消息却传播了开来,这让孔韧一阵惋惜,但是他仍然坚持去了塞北。他心里明白赵书礼一出意外,塞北的局面会非常复杂,但是他更是不得不去,男人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有担当。
孔韧到了塞北后,工业部门的同事非常热情的欢迎了他,括他原来的属下姜奎更是亲自带人在火车站迎接了他。他没有向以前那样,自认为还是一把手。虽然这几年赵书礼始终给他保留着位子,主导工业部门的姜奎的名头始终是一个副部长,但是孔韧明白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果然他手里的权力并没有随着他的回归而回归,姜奎是副部长,但是他利用工业化委员会几乎是拿走了一切权力,基本上架空了工业部。以前的那个孔韧也没有因为回归而回归,现在的孔韧再也不是以前的孔韧了,对现状他予以了默认。在整府中默默工作起来,既然大权不让他过问,那么就做一些辅助xìng的,只要有事做就一副满足的样子。
在姜奎主导巨量的资金投入工业领域的时候,他默默的对工业技术进行考察,在他的建议下,大量的技术学校归并合一。原来是各个大型工业企业为了培养人才而建立的附属学校,被他合并到一起,成立了正规的工业专科学校,不仅仅只为官办企业培养人才,也想社会提供智力资源。
他还积极考察新技术的发展,搜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刊物,开始在离开德国后第二次充电。
――――――――――――――――――――――――
少了赵书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