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六节 视察 (第2/3页)
边的作用了。
参观完鄂多斯的工厂后,赵书礼又南下山西。
山西的铁路以往跟其他地区不一样,是窄轨,经过塞北技术工人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改造完成,把同蒲铁路跟塞北的铁路网链接到了一起。在晋北地区盘桓数rì后,赵书礼南下到了太原,太原此时也是中国最有实力的工业城市之一,可以跟鄂多斯归绥头还有沈阳媲美。塞北占领这里后,又对各个兵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这次战争中太原兵工厂的生产也功不可没,出产的火炮枪支在整个塞北兵工生产中占了一成有余。以前在阎锡山手里,由于缺少先进的管理先进的工艺,还受限于原材料,这里的工业能力没有能完全动员起来,但是却培养出了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为其充分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跟驻扎在太原王靖国等人一一会面,对他们为山西平稳融入塞北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又走访了一些山西的企业,宴请一大批著名晋商,之后赵书礼立刻坐飞机北上库伦。
库伦现在已经是个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了,作为外蒙的整治中心,塞北边防司令公署对这里还是很重视的,这里的税收在塞北各城市中算是最低的之一,每年不但不向zhōng yāng缴纳税收,反而受到zhōng yāng的补贴来改善交通。这里是晋商传统的地盘,作为这里经商的山西商人是幸福的,现在库伦十万多家商铺中,山西人占了八成以上。他们主要经营着毛皮买卖,茶叶买卖,丝绸买卖,还有食盐买卖。在这里你可以买到任何你想买到的东西,穿的有瑞蚨祥、内联升、马聚源的衣服鞋袜,吃的是六必居的优雅酱醋,喝的有常家的砖茶。
作为外蒙中心的库伦十足就是一个商业城市,那外蒙有没有工业呢,有,原本在铁路沿线的车站上最早有rì本人修建的维修厂,慢慢聚集成镇子,资源开始汇聚。也有原本是牧区,有晋商长期设立的一些经商的帐篷,慢慢也发展成了镇子。这些小城镇发展起来后,根据各自的条件发展出了毛产品加工,出产脱脂的原毛,蒙古人喜欢的毛毡,有的则主要加工蒙古人的肉类,将草原上吃不完的牛羊做成罐头运往南方,或者屠宰成鲜肉经过冷冻火车运到南方的市场,甚至连nǎi酪都开始工业化生产。还有依靠林木资源发展起来的木材加工镇子,除了出产原木外,还加工成家具往南运往塞北各地京津地区,往北出口到苏联。有依靠矿产发展起来的矿业镇子,原本不但提供塞北地区所需,还大量出口rì本等国。
虽然这些工矿业利润都不错,但是除了矿业,外蒙地区都是轻工业。但是外蒙的农牧业发展却十分喜人,在靠近苏联边境地区水土条件相当优良,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林木从这里一直延伸到苏联的西伯利亚大森林。这里的经过这些年的大力移民,已经有了八百万人口,开垦出了一亿多亩熟田,另外还有更多土地在改良中。牧业则是外蒙传统的优势产业,塞北地区为了发展农业,又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不但给农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牧民的草场也跟着沾光了,以前的稀疏草场现在都是绿油油的丰美草地了。
从库伦往北往西鄂尔浑河、sè楞格河、西拉木轮河已经科布多河湖地区,都是重要的农牧业重点地区。现在除了保证原本的牧业产出外,还在继续大力移民,塞北整府的打算是至少往这里移民一千五百万人。
过了科布多湖区,就到了xīn jiāng和外蒙的分界阿尔泰山脉。
闯娃铁路公司的铁路已经修到了这里,但是阿尔泰山仿佛一座难以逾越的天险,当年rì本人穿越这个山脉还花了四年时间呢。可当战争一爆发,修建铁路的中国工人,用了几个月就完成了计划两年的进度,完成了之前十几个月的工作量。赵书礼坐火车通过山口的时候,这条铁路开通还不到一个月。
穿过一道道铁路涵洞,火车终于开始下降,终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