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节 积极备战 (第2/3页)
以让塞北的步枪年生产能力达到两百万只,机枪一万只;三家是大炮工厂,建这三家大型火炮厂就是奔着年产八千门大炮去的;还有一家年生产规模千架的飞机制造厂;一家千辆坦克的坦克工厂。这些工厂的规模都相当庞大,占地面积都是按千亩算的,其中规模最小的火炮工厂,建城后也有三千名工人。现在厂子虽然都还没有建好,但是工人们都已经进行培训中了,大多数是新从学校毕业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还算不错,厂子投产后大概都能很快胜任岗位。
武器生产能力在加紧扩大,使用武器的人更是要重视。
现在塞北有四千五百万人口,其中可用适龄兵员储备至少有两百万,赵书礼要求新兵营在半年内至少要训练出一百万人出来。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虽然现在塞北新建了数十家大型新兵训练营,每个军营都能容纳五万人以上,但是建兵营容易,找训练士兵的教官可不容易,第一是没有人愿意放弃军职,跑去训练什么新兵,第二是现在军中也缺合格的军官,新收编的晋军中,相当多的军官都是不合格的,一个个还在军校中苦熬呢。就是塞北军,重建的第三军中,也是大量缺军官,不但缺就是他们现在在任的那些军官,大多也都是刚从军校中出来,没见识过战争的不在少数。为此只能想办法,最后穷折腾之下,采取了让现役军官,轮换着进入新兵营帮忙练兵的方式。
这是内部,在外部,除了主要结好东北军外,跟其他势力的关系也在缓和中。
对老蒋,赵书礼始终是爱恨参半,爱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局势除了他,没有其他人能拢得到一块去,一旦蒋价石倒台,中国现在的局势势必没法收拾,别看他的军队未必就打得过赵书礼的军队,但是他能做的赵书礼未必就能做的,这就是长期把持zhōng yāng的资本。
因此虽然在山西问题上,跟蒋价石有些龃龉,甚至双方没少打嘴战。但真正发展到兵戎相向可能xìng倒是不大,因为大战后的zhōng yāng军也需要休整,这次中原大战不但是东北军收拢了大批军阀部队,zhōng yāng军也吸纳了不少杂牌军,需要整编重组。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赵书礼跟张学良结拜一事让蒋价石颇为顾虑。
他也跟很多人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