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四十节 最后的布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四十节 最后的布局 (第2/3页)

做的一个计划书。

    他们在里面列举出了塞北军要继续推进的一些变革,军事方面还好,无非就是兵役制,预备役建设的问题,和详细的实施步骤,这些即使德国人走了,还能继续dú lì完善,毕竟这么些年塞北也培养出了不少相关的人才。技术方面就有点料了,那些技术人员,给赵书礼建议,将三十多种火炮进行量产,这些都是经过他们严格测试,认为是非常优良的火炮。

    德国人在塞北建立了完善的武器测试场所,对火炮、机步枪、迫击炮以及其他一些先进武器进行测试。先后测试了上百款火炮,全世界十几款步枪,还有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地雷等武器。按说德国人派到塞北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最多时候也不到三百人,他们是没有力量在几年时间里设计制造出这么多武器的,可是谁让赵书礼对军事合作非常大方呢。跟德国的协议中,德国人提供的五亿马克贷款,赵书礼没有挪用,全都让这些技术人员任意挥霍。所以造成了一个结果,不仅塞北这些技术人员设计的武器在这里测试,就连德国人在苏联,在瑞士瑞典西班牙等地的秘密工厂设计制造的武器,也把数据传过来,让塞北来测试。第一是不要钱,第二是在欧洲这些秘密工厂设计的武器实在是不方便测试,而拉到苏联测试跟拉到塞北没多大区别,而苏联那里的合作,德国人也是要出钱的,不像塞北完全由塞北整府dú lì承担。

    五亿帝国马克,足够装备十个师的资金,在这么巨量资金的支持下,塞北这些德国顾问确实做出了相当大的成就。而塞北也收获颇丰,因为这些武器测试的数据,根据合作协议,塞北是有权利保留一份的,至于德国人会不会藏私这个不得而知,但是即便有他们也不方便藏太多。

    此时赵书礼这份计划书中,德国顾问就给出了建议,把他们测试过程中认为优良的几十款大炮,迫击炮等建议塞北生产列装。同时把上百款的大炮资料留在了塞北的实验室,那些是他们认为优良,但是没有经过测试的,有些是德国人自己设计的,有些是德国克虏伯等公司从其他国家获得的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法**队现在列装的火炮数据。

    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料,看着德国人的建议,赵书礼感慨道,谁说德国人是死板的民族,显然他们对塞北也是有感情的,甚至写这严谨的计划书,他们的许多用词也是非常人xìng的,甚至对中国局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最大的敌人始终是rì本人,一定要注意rì本人从华北和东北两路进攻塞北地区。rì本人对东北的野心,连德国人都看的出来,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得到这份计划书,赵书礼仔细看过之后,感慨之余,立即吩咐了下去,让兵工厂量产那三十款火炮。那些火炮的数据都存在实验室的数据库中,甚至设计参数设计思想,详细的测试参数,应用对象都包括,甚至连最重要的生产工艺都有,因为这些火炮他们都利用兵工厂的设备生产过样品。

    这些火炮门类是比较齐全的,有强击战防炮,榴弹炮,高shè炮,平shè炮,野炮等等,口径从30到50毫米的小型火炮、机关炮,到200毫米的榴弹炮都有,仅仅88毫米口径的大炮就有四五种,野战型,防空型等。

    由于有详细的资料,甚至工厂的工人都曾经帮忙生产过样炮,因此在生产上没什么难度。而由于建设大纲的关系,几十座大型兵工厂都在建设中,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建成,但是年底前会有十座完成主体施工的,明年中旬大概就可以安装设备生产了。赵书礼下达要求,让这些工厂最快的速度量产这批武器,在主体完成前,就要完成模具等设备的设计生产,并在明年下半年生产线可以开工。

    除了步兵火炮的生产外,赵书礼还要求飞机制造厂尽快扩大产量,在新工厂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