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三节 中原大战尾声 (第2/3页)
后费尽力气不顾大局的进入běi jīng的那些人,有赶走段祺瑞皖系的吴佩孚、曹锟,有发动整变搞定吴佩孚、曹锟的冯玉祥,还有后来的张作霖,可看看他们的结局,吴佩孚被冯玉祥yīn了一把,从此元气大伤北伐后消失于整治舞台,冯玉祥被张作霖联合其他势力挤走,其势力在南口几乎消亡殆尽,本人被迫出走苏联,而打败所有的北洋对手的张作霖,在běi jīng强行登基总统大位后,在北伐军的猛烈攻势下,不得不仓皇逃往关外。
在蒋价石看来,北方军阀是没有人能经受住这两地的诱惑,赵书礼一定会进入京津。而张学良只能饮恨得到山西,塞北军从东北军口里夺走京津后,必然引起东北军的不满,而东北军进入毗邻塞北并且跟塞北等地关系密切的山西,也会跟塞北军势力产生摩擦。最终他们也会像他们的前辈冯阎一样,一一被他老蒋收拾。
对于塞北军来说,山西的意义显然比之京津要大,占领这里进可以进兵华北,退可以拱卫塞北中心河套地区。更重要的是,赵书礼知道不久rì本人就要来了,且不说东北,就是华北地区也无法避免rì寇铁蹄的践踏,这里无险可守,反倒是山西有太行山和吕梁山两道山脉护卫东西,易守难攻不说,如果rì本人要从华北攻击山西,必然要面临着从下往上发动攻势,塞北军占领了这里,对于防御态势极为有利。
而对于东北军张学良来说,京津地区在他老子张作霖的时候,就千方百计想要占有这里,但最终却失败了,要是在他手里能完成奉军这一渴望,无疑对于他的地位是一个巨大的提高和稳固。因此相比于山西,东北军更愿意把毗邻东北,有京奉铁路线连接的华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现在横亘在东北军和塞北军间最大的障碍,就是赵书礼对于京津地区的态度,他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抢占京津吗,显然他的做法让蒋价石失望了。
赵书礼大方的给蒋价石回了一封电报,表示塞北军主力目前还在甘肃,无力进兵入关,当然这是个借口因为在甘肃的塞北军不过只占塞北军兵力的三分之一强而已。然后赵书礼又给张学良发电,表示支持东北军驻防华北,同时表示愿意撤出在天津的塞北军驻军,将这里的防御任务交由东北军负责。
赵书礼的表态,让张学良大喜过望,同时心里对赵书礼生出了相当大的好感,同时他投桃报李,也给蒋价石去电,表示收编河北等地的军队就已经让东北军难以应付,因此表示希望zhōng yāng另调毗邻的塞北军南下山西整编这里的军队。
赵书礼和张学良两人的默契,让蒋价石的算计落空的同时,两人间却没有什么隔阂,反倒是对蒋价石的诡计都颇为不满,蒋价石枉做了一回小人。
但是这个人可不是那么好气馁的,他是个迷恋权术的人,这样的人都很自信。他相信自己有能力cāo纵一切,此时他的目标从同时挑拨双方,改为了重点打击一方,他选择的目标是塞北军。
赵书礼率先表态不进入京津,让他看到了这个军阀跟其他军阀的不一样,他把这看成是一种隐忍,一种韬光养晦,这样的人是他最不放心的,相反一入关进拼命南下跟zhōng yāng军抢地盘的张学良他反倒更放心一些。尤其是赵书礼当初选择进入甘肃跟西北军交战,并作出永不入关的承诺一直让他看不懂,此时他觉得自己懂了,那仍然是一种韬晦策略,不入关就不会引人注意,而进入甘肃也不会跟西北军主力对抗,即扩张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