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节 鼓动 (第2/3页)
期低落他也注意到了,在部队过磴口的时候,他把城内的报纸买了个jīng光,然后分法给士兵去看。结果一进入宁夏,该团士气就已经调整过来了,后来看到宁夏本地的灾情,他们的士气更加高涨起来,竟吵嚷着要当先锋了。”
“报纸,什么报纸。”
“哦,什么报纸都有,大多是我们塞北的报纸,也有南京那边的大报。”
“区区几分报纸怎么就能起到这么大作用,你说说重点,别罗里吧嗦的半天我也没听明白。”
参谋被责备了一句,不敢回嘴老老实实的道了出来。
原来自从赵书礼宣布出兵后,不管是塞北的报纸还是南京方面的报纸,都纷纷谴责起了西北军。南京是一直在谴责的,而塞北一般比较中立,此次塞北军的行动影响了他们的观念,老实说塞北的报纸有个毛病,十分排外和自我,甚至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塞北整府他们自己可以骂,但是一到对外的时候,他们却会众口一词的对敌方猛烈抨击。当然也有一些或者哗众取宠的,或者就永远扮作mín zhǔ斗士站在整府对立面的报纸,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但是这样的报纸显然田子华不会去选择购买。
田子华买的这些报纸多是言辞激烈的,对西北军从上到下数落了个遍的,尤其是很多报纸跟南京大报相互转载,隐隐构成了一道舆论统一战线。其中最让塞北军士兵有感触的是,报纸上报道了西北的灾情,百姓多有饿死卖儿卖女成为常态,同时透露出塞北支援西北的救灾物资,通通被冯玉祥用作了军事方面。也有南京的报纸报道zhōng yāng给西北灾民募捐了大批善款,只等冯玉祥愿意放弃非法的武力行动,就可以用来救助西北百姓,又发出冯氏认清大势,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呼吁。
这些报道看后士兵们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塞北的新移民,而且大多以前家境困苦,否则也不会移民了,因此都非常理解没有土地的农民的心酸,对比自家以前的境况,对西北百姓充满了同情。
见到报纸宣传起了作用,田子华趁热打铁,反复在军中宣扬,塞北军此次出兵的目的,他不讲大道理,只说冯玉祥倒行逆施,塞北军完全是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西北老百姓。同时告诉大家,冯氏久居西北,才导致了西北的困苦。歌颂西北的历史,什么长安自顾地王都之类的辉煌等,中国人向来看重自家的身世,历史上的荣耀正是西北人心中的一个骄傲。此时扯出了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对比西北的现状,很是蒙了一大批人,甚至隐晦的表示西北的穷困也是冯氏造成的。又给士兵们大讲了冯氏的背景,说冯氏本来就不是西北人,而是河北人,他军中的军官也大多来自河北,所谓西北军完全是有西北之名,而无西北之实。这个说法当即就把冯氏西北军跟西北地方划清了界限,算是解除了士兵心中最后一个顾忌,让他们觉得他们此次进兵西北,不但不是对祖籍的背叛,相反是解救家乡百姓于水火,在这样的伟大美好愿望之下,他们热情起来才怪呢。
听完参谋的细说后,李三江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把田子华掉到了总司令部,临时任命他为宣传部长,负责此次战斗中所有的动员工作。并且把原本的军乐队,以及由一些支援女学生组成的宣传分队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田子华算是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了,仗着自己评书的功底,把军乐队和宣传组织起来,打起了思想工作的攻坚战。不停的游走在各支部队之间,先是奏乐伴奏,女学生们唱起一些马屁诗人们写的赞美塞北富庶人民安居的歌谣,当大家听着熟悉的曲调正沉醉间,突然乐曲一变,唱起了一些哀伤的歌曲。这时候田子华就出场了,用非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