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一十七节 刘嬷嬷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一十七节 刘嬷嬷府 (第2/3页)

ìng子,开始崇尚暴力宗师老成了,而是因为推崇成吉思汗对于境内有大量蒙古人的国家来说是必须的,说白了这只是一个整治行为。可叹的是后世的中国愤青们就是看不懂这一点,拼命的挤兑国家的教育政策,这当然不能怪他们浅薄,连鲁迅都那样说了,普通人还能怎么样。

    成吉思汗大道,最宽处150米,贯通库伦城东西,长达三公里。大街上车水马龙,当然大多数是马车,至于骑马的则没有,因为城内不允许骑马。街道非常整齐,两侧排满了商铺,有经销rì用品的,有收购毛皮物品的。街面上则是一水的沥青搅拌乱石铺就,路面非常干净和整齐,但是这路面中心却有一个长四五米的木头房子。当地人管这个屋子叫做刘嬷嬷府,因为这家的主人姓刘。

    可是为什么房子坐落在马路中间呢,因为刘嬷嬷根本就是一个钉子户。

    当年修这条大街的时候,库伦的人口还不多,需要搬迁的居民也少。大多数都选择拿钱走人,但是刘嬷嬷却坚决不肯走,整府以为她不过是抻着,等整府出更高的价,因此也就没有在意,仍旧按照设计施工,谁料刘嬷嬷却是来真的。当很多人来劝她,包括亲戚朋友,街坊四邻,甚至连库伦的大人物脱骨儿都亲自上门去劝说,可是刘嬷嬷就是不肯,她只咬住一件事,她家自从从山西到了外蒙就一直住在这里,已经有四代人了,而她从小就生活在这小房子里,也已经六十载了,她绝不愿意离开,哪怕弄塌她的房子压死她她也不走。脱骨儿倒是想玩横的,但是脱欢告诉他要小心行事,如今整府将法制了,再说强迫她这样一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老年人也实在是不合人情。因此就造成这样一个奇怪的情况,十字交汇的大街到了这座小房子竟然住脚了,所有车辆都得从这里绕行。

    不过现在刘嬷嬷已经死了,她临死前表示要把房子捐给jǐng察。因为在她眼里jǐng察是好人,其实她看到的好jǐng察不过是几个交通jǐng察,由于她的房子就在十字路zhōng yāng,她本人又是个老人,所以交jǐng非常担心她的出行会影响交通,于是专门把十字路口的指挥岗设在了她家门前,每当遇到她出行的时候,不管是谁执勤,都会帮助搀扶她过马路,平时她家的老房子下雨渗漏什么的,也会帮她修理。于是久而久之,她就把那些年轻的交jǐng当亲儿子看待了。

    后来这些事情传到了徐新六的耳朵里,十分在意财产权保护的他,把此事在报纸上大肆宣扬,表明整府保护私有产权的坚决态度。倒是一时收到了奇效,出现的那些用权侵吞百姓财产的事情慢慢的少了,而老百姓一方倒也懂得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同样这个房子也在全国出名了,赵书礼此次来库伦也不可能不去这里看看。

    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他的马车停在指挥岗旁,下车跟两个年轻的穿着滑稽的仿自美国的交通jǐng察制服,手里拎着一只短棍子,申请严肃的盯着过往车辆同时不时的看看手上的表,时间一到就要改换行车方向,指挥一边的车辆停下来让另一边通行。

    两人见到赵书礼后,掩饰不住兴奋的神sè,他们都是年青一代的蒙古青年,对赵书礼在外蒙的各种神奇的传闻十分感兴趣,他们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当年赵书礼靠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