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节 直接谈判 (第2/3页)
权的一部分,他再也卖不起国了,而对于石油,赵书礼有些奇怪,大庆油田的位置他是知道的,所以才能顺利找到,但是xīn jiāng油田所在的位置他却不知道,那里的面积可不比东北小,而且沙漠很多,找石油更困难,rì本人是怎么知道哪里有石油的呢?虽然不明白情况,赵书礼还是拒绝了。
几乎同时赵书礼还从严裕棠那里收到美国人也提出可以帮忙调停的消息,虽然知道美国人肯定也要提条件,但是赵书礼还是耐着xìng子,听了听美国人的报价。结果让他差点跳出来,美国人答应帮塞北整府发行十五亿美元的债券,同时美国整府给予五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并帮助他们在各列强国之间进行调停,提出的一个条件是要求用塞北的矿产作贷款抵押,这个赵书礼没意见,他缺钱尤其是缺时间,用矿产来赢得时间在他的心理承受之内,大不了到时候找借口没收,打官司打冷战在所不惜。但是美国还有一个条件就让赵书礼接受不了了,他要求让美国来监管塞北整府的税收,这不扯淡吗。
思前想后,赵书礼找到了另一个国家――德国,相比美rì两国,德国没有那么大胃口,不是他们不想有,胃口往往也跟实力成正比。这实力不一定是国力,有时候也跟整治能力和外交能力挂钩,相比美rì,德国的外部环境不是那么好,但是他们跟英国的关系却不错,一方面跟历史上两国贵族血缘紧密,连英国皇室以前都是汉诺威的贵族。而他们也不会要求太多的东西,当然赵书礼也没有要他们帮太大的忙,只要求他们给英国带个话,他赵书礼愿意谈判解决此事。
主动由自己一方提出谈判,这是给英国人台阶下,大英帝国的面子还是要照顾的。
英国人很快接受了这个善意,不过他们在报纸上大肆宣扬,是塞北整府首先提出谈判的,他们大英帝国本着和平主义的原则,似乎是十分勉为其难才接受的。
于是双方撂开了美rì两国,开始进行直接谈判,不过在谈判地点上还有一些争论。赵书礼要求在居庸关谈判,英国人自然不能答应,他们要求放在伦敦,后来又提出在香港,赵书礼也不可能答应,咱是胜利者跑去你家里谈判算什么事,香港更不行了,那是殖民地,还是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地,在那里谈判对赵书礼来说不啻为是个侮辱。赵书礼又提出在běi jīng丰台大营谈,英国人也不同意,他们提议在海上他们新派来一艘军舰上谈,赵书礼又不同意。反反复复拉锯过后,最后决定在上海谈判,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影响力够大,赵书礼勉为其难接受了,但是提出不在租借,而在中国人的地方,英国人也不同意,最后定下在租借与华界的交界处。
上海华界跟租界交界的地方是一条路,确切的说不止一条,是一圈相连的道路。这条道路名字叫做中山路,名字是为了纪念孙中山丈夫,但是修这条路却是为了制止西方国家的租界不停向外扩展的目的。
20世纪后,随着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让这里成了亚洲第一城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