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十二节 居庸关保卫战(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九十二节 居庸关保卫战(2) (第2/3页)

作战,目的是让部队中的新兵们见识下战场,因此军中缺少重武器。本来陈驰倒是跑到兵工厂闹腾过,想提走一批新下线的75mm步兵炮,结果被赵书礼叫到司令部大骂了一顿。(赵书礼极端不喜欢部下癖xìng十足,要是电视中那种擅长多吃多占的g军军官在他手里,估计早打发到魏冉的土匪军中去了。)结果他就只能带着只装备着步枪和少量迫击炮的军队出发了,不过他却带足了手榴弹。

    虽然没有重武器,但是陈驰的第三师在上次的战斗中表现的还算不错,尤其是那次夜袭,如果放到合适的时机,那算是一次经典的战斗,只可惜他打的不是时候,破坏了李忘川的作战计划,又被赵书礼拉回去训了一顿,紧了紧螺丝后才放回军中。

    那次战斗同样给陈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登禹那种杂耍般的爬墙技术任谁看了都叹为观止。战后陈驰找到赵登禹让他推广传授这种技术,同时开始跟赵登禹交流起了西北军中的一些特殊战法。

    赵登禹是有问必答,把西北军因为一直以来为弹药所困,而被迫养成的那些,近战,夜战,破袭战,渗透战等战术战法讲了一遍。陈驰是颇为感慨了一下,一直久经战火,倍受打击却始终不倒的军队是不能小觑的。

    那些所谓的夜战,破袭战,渗透战等战术,军中德国教官曾经讲解过,那些不过是脱胎于一战中的战术。到了二战的时候,这些战术就很少用了,被坦克战闪电战,大纵深作战等理论战术所取代。原因呢不是这种战术落后,而是因为一战中双方都找不到对付机枪、战壕加铁丝网的铁通防御才无奈演化出了这种战术,二战中战壕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后,他自然就没人用了。只有在中国战场,中国和rì本这一对技战术和兵器同样落伍的冤家还在继续使用,那时候西北军仗着这套战术没少给rì本人吃苦头。

    这些都是后话,此时陈驰听完了赵登禹的细致讲解后,又问了许多问题。这种战法既然德国人讲过,他自然是听过的,演练中也使用过,可是没有实战过,此时他决定在英国人身上试试了。

    ・・・・・・

    南口附近的村镇很多都被英军占领了,他们驱赶走了居民,目的是为了构筑一个合理的防御圈。但是这让居民们恨上了他们,本来他们是很喜欢英国人的,因为上次他们的两万大军送来了大量的补给――陈驰夺占的补给由于不好运走大多数就地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房屋,只能到跟前其他村里借住,好在这里的百姓长年生活在这里,有的在满清时代的八旗制中都还是一旗的,因此附近的村民也都好心收留了他们。但是要是能回到自己村子,当然是最好的了,因此人人心中怨恨。

    马宽就是其中一个人,他是汉八旗的一员,按照现在的民族划分,他属于满人。这是辛亥后的划分,辛亥前他们的名字叫做旗人,清帝退位后,旗人就都成了满人。这是不科学的,当年八旗兵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