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五) 代价大到不可想象 (第3/3页)
体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穆斯林,要他们背井离乡搬迁到西边的楚瓦什州去?信奉东正教的楚瓦什人和信奉鞑靼穆斯林怎么相处?
“如果放弃了喀山和鞑靼斯坦,那就等于放弃了喀山第2集团军主力,鞑靼穆斯林不可能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鞑靼斯坦而搬到楚瓦什去,何况就算鞑靼人愿意追随我们西迁,可楚瓦什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鞑靼人西迁后哪来足够的土地安置他们?
宗教之间和民族之间怎么调和?60万楚瓦什人和120万鞑靼人为了争土地资源就能自己内讧起来!要再加上伏尔加河北岸的50万马里埃尔人搅合进来,咱啥都不用干光在内讧了!”季米列夫掰着指头一边说一边直摇头。
“马里埃尔州只有不到一半是马里人,剩下可是俄罗斯族人!”黑斯廷斯显然觉得季米列夫有点夸大其词,不过这厮心里也明白,马里埃尔州的老百姓顶多是不过河南下来趟浑水而已,可如果120万人涌进马里埃尔州的话,当地老百姓一样要跳起来抵制和反对。
作为俄罗斯帝国喀山省的三大主体之一,马里埃尔州(俄语:Респу?0?7бликаМари?0?7йЭл;马里语:МарийЭлРеспублика)位于东欧平原东部、伏尔加河在南部边界流过,在王庚前世,这里rì后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伏尔加联邦管区。
在此刻这个时空的1918年,由于马里埃尔州位于伏尔加河的北岸,这客观上使得该州和伏尔加河北岸的其他州一样,较少的受到了欧战和内战战火的摧残,当地老百姓虽然生活困苦,但由于外来人口相对较少,社会政治各方面的斗争都不算太激烈。
由于苏俄红军和喀山白卫军之间屡次争夺的战场都在伏尔加河南岸的楚瓦什州和喀山一线,所以马里埃尔州基本上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宣布效忠高尔察克喀山全俄临时zhèng fǔ的,而保持着相对的dú lìxì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