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上) 中国上校很威武 (第2/3页)
谁?”这会儿站出来支持骑兵联队长松木直亮的却是中国装甲团上校团长赵以宽,说的一口流利的rì语。
这赵以宽乃直隶天津人氏,家世富裕,1914年进入rì本陆军士官学校,1915年骑兵科毕业,加入参战军后最早在吴佩孚的第三师当的师部侦察营少校营长,后来在收复外蒙古的作战中带领骑兵侦察营立了不少功劳,因功晋升为中校团附,在收复贝加尔湖的作战中团长负伤,这厮带领部队打的相当勇敢顽强,战后晋升为上校步兵团长。
之后吴佩孚的第三集团军下辖的三个师换装组建了三个师属装甲团,这厮就当了第20师的师属装甲团团长,也算一员骁将,由于rì本士官学校留学的经历,这厮rì语说的极为顺溜,因此这会儿见步兵旅团长居然敢瞧不起骑兵和装甲部队,忍不住跳了出来开口给松木联队长帮腔。
要说赵以宽这厮32岁才当上上校,以他的资历在参战军的中**人里不算升的最快的,原因是这厮最早因为辛亥革命的缘故,中断了之前在rì本士官学校的课程回国,好在rì本陆军士官学校保留了当时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学籍,允许他们rì后返回学校完成学业,赵上校的同期士官学校的同学中,有名气的得算是张群和王柏龄。
在民国初年这个时代里,如果是rì本军人,那么rì本士官学校毕业一般就是授个少尉,非常优秀的毕业生才能授中尉或者上尉,而进了陆大,毕业没准也就是个大尉或者少佐,要升到大佐,没有十几年的磨砺熬资历根本不行,反观中国,那时候海归比保定军校毕业的士官要吃香的多,rì本士官学校毕业回来,只要活动一下走了哪个地方督军的门路或者啥的,一晃眼就能弄个校级军官,熬2年没准就升级成了少将旅长啥的。
在王庚前世,不过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士官生王庚,回到国内进了陆军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