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下) 兵分三路 (第2/3页)
脯胸有成竹的道。
“好!我给你12个炮兵连,8个重机枪营,除了喀山步兵第1、第2、第3师,我再给你调一个喀山后备师!7天之内不许丢了齐维利斯克,半个月之内不许丢了喀山南岸!参谋长,传我的命令,晋升彼得・安德列耶维奇.格利尼奥夫为陆军中将,任命他为切博克萨雷集群司令,负责整个北线的指挥!”
全俄最高执政官、白卫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一锤定音,终于作出了选择!
1918年7月26rì9:00切博克萨雷高尔察克前敌指挥部
经过近三天的休整和补充,切博克萨雷地区的高尔察克白卫军主力恢复到了喀山战役发起前的水平,当然西路军、中路军和东路军的三个前敌指挥部已经撤销,高尔察克把部队组成三个集群。
军事会议上自告奋勇站出来挑重担的喀山步兵第1师师长彼得・安德列耶维奇・格利尼奥夫,这厮被从陆军少将晋升为中将,并获得了切博克萨雷集群司令员的任命。
高尔察克把东路军的三个主力步兵师第1、第2和第3师全部交给了格利尼奥夫的切博克萨雷集群,并且加强了12个炮兵连的炮兵和8个重机枪营到这个集群,另外从喀山调了一个新兵后备兵组成的补充师给他,使得格利尼奥夫指挥的集群兵力超过了42000人。
之所以把原先高尔察克东路军的三个主力师留在切博克萨雷,第一个原因是这个三个主力师在和苏俄别尔津第三集团军血战齐维利斯克时伤亡太大,虽然获得了后备兵源的补充,但部队的元气恢复还需要时间,所以把这三个有点伤筋动骨的主力师留下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恢复。
第二个原因就是切博克萨雷铁三角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切博克萨雷是楚瓦什州的首府,而楚瓦什州历史悠久,本来属于喀山汗国,在喀山汗国被沙俄zhèng fǔ后一起归于俄国的统治,所以喀山人对楚瓦什和切博克萨雷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故国情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