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下) 邓尼金的想法(第六更) (第2/3页)
《布列斯特和约》后,就已经放弃了进一步支持顿河白卫军这支力量。
邓尼金和出身于哥萨克贵族的克拉斯诺夫不同,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这厮1872年生于波兰华沙附近一座小城,之后进入基辅军校学习。1905年参加rì俄战争,欧洲战爆发时这厮已晋升为基辅地区驻军司令,之后这厮前往加里西亚指挥作战。
等到了1916年,邓尼金已经是第八集团军司令,负责指挥第八集团军发动过对罗马尼亚的进攻。而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邓尼金出任临时zhèng fǔ的军队参谋长,辅佐三任总司令。
在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叛乱后,邓尼金也受到牵连,1917年9月与科尔尼诺夫一同被捕。十月革命后,这厮逃往俄国南部,与科尔尼洛夫等人在北高加索组织“志愿军”。
1918年4月出任“志愿军”司令,同年5月,他领导的白卫军和克拉斯诺夫的顿河地区的哥萨克部队联合,双方成立了顿河白卫军总司令部,推举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克拉斯诺夫为顿河白卫军总司令,而邓尼金则担任了副总司令和参谋长,实际负责整个顿河白卫军的军事指挥。
也就是说,邓尼金这厮自诩为全俄的军事领导人之一,继承的是克伦斯基的临时zhèng fǔ的衣钵,骨子里并不赞同克拉斯诺夫的这种地方分离主义倾向,或者说,邓尼金要为俄国而战斗,并不赞同原来属于俄国的这些领土陆续宣布dú lì脱离大俄罗斯的版图。
而克拉斯诺夫显然是只想为顿河战斗,乘着全俄内战风起云涌的当口,宣布顿河和北高加索dú lì,从此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样,脱离俄国的版图,自立成一国,这和邓尼金的大一统俄罗斯的追求就南辕北辙对不上号,因此今天克拉斯诺夫摊开了这么一说,邓尼金的脑子就飞速的转了起来,一时呆住了没有说话。
“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