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六十八章 高尔察克初战告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六十八章 高尔察克初战告捷 (第2/3页)

力在喀山打响之后。

    高尔察克的中路军则有2个白卫军骑兵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目标是在伏尔加河北岸的泽列诺多尔斯克强渡伏尔加河,切断喀山正面敌人的后路,中路军的总指挥是罗曼.米哈伊诺维奇.克拉希尔尼科夫骑兵上将。

    这位哥萨克将领对高尔察克而言,曾是当初在鄂木斯克政变推翻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临时zhèng fǔ的有功之臣,当然,本质上克拉希尔尼科夫原先是一个君主立宪派,也可以说是保皇党人的代表,沙俄旧哥萨克将领的主心骨之一,不过在沙皇时代显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之后,克拉希尔尼科夫将军只能以一个职业哥萨克将领而自诩,而沙俄时代职业军人的典范之一,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则成为他效忠的对象!

    除去西路军五万人、中路军五万人,剩下的就是高尔察克亲自率领的东路军主力八万人,其中三个哥萨克骑兵师,五个白卫军步兵师,最后主要以军官团组成的2个步兵师,则是战役总预备队。

    高尔察克的白卫军主力,每个师基本都配置了两个76mm口径山野炮兵连,轮式带护盾的马克沁重机枪的数量也基本做到了一个步兵连队就能配置一挺,此外每个师还有一个单独的重机枪营,装备24挺马拉马克沁重机枪。

    1918年7月22rì清晨6:30,高尔察克一声令下,喀山白卫军东路军率先在喀山打响,由于铁路在喀山的伏尔加河大桥上通过,无论是苏俄红军一方,还是喀山白卫军一方,在历次争夺喀山的战役中都心照不宣的没敢把大桥炸掉,只是双方各自在桥头堡建立了工事把桥给堵了起来。

    当然,每次双方围绕争夺喀山的攻防,则基本都以这座伏尔加河铁路大桥为争夺要点,这也得归功于尼古拉二世还在当皇太子时督造铁路和大桥时,那个时代的高等级高质量的大桥设计。

    喀山白卫军从北岸向南岸的苏俄红军阵地发起了铺天盖地的炮火急袭,20个炮兵连一共120门76mm山野炮的弹雨带着呼啸扑向南岸的苏俄红军桥头堡阵地,与此同时,喀山要塞上的大口径要塞炮也轰鸣了起来。

    一时间苏俄红军南岸阵地被炸的鸡飞狗跳砖石乱飞,好在双方在喀山争夺和交战不是第一次,因此苏俄红军在沿岸修的工事也是相对比较完备,桥头堡附近的炮位、堑壕和交通壕都覆盖有厚厚的顶部,除了喀山要塞的重炮持续的攻击能对这些工事产生致命的打击之外,白卫军的76mm山野炮对这些工事的威胁并不大。

    当然,高尔察克也不是傻瓜,率先发起攻击的76mm山野炮轰击的对象是对方沿岸的步兵阵地,要塞炮攻击的才是对方的堡垒,在撑过了白卫军炮火的前十分钟的急袭之后,南岸的苏俄红军的炮兵很快也陆陆续续稀稀落落开始了反击,因为北岸的白卫军已经开始冒着炮火渡河,大桥北段也涌上了白卫军的步兵进攻的身影。

    由于之前的乌法战役的惨败和损失,之前从喀山方向抽调到南集群参加乌法战役的、苏俄东方面军的主力集团军和炮兵连已经不复存在,而新成立的伏尔加河方面军中,负责守卫喀山一线的是第三集团军全集团军7个步兵师,只有不到10个炮兵连的大炮。

    苏俄红军伏尔加河方面军第三集团军这十个炮兵连的大炮,布置在喀山防线的有6个炮兵连,其余2个在切博克萨雷,1个在泽列诺多尔斯克,最后1个炮兵连则远在下诺夫哥罗德。

    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虽然从德奥那边再次弄回来10万前沙俄战俘,德国人也答应供应20个师的俄国步枪,50个炮兵连的俄式大炮,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