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六十三章 扩军备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六十三章 扩军备战 (第2/3页)

小的弟弟小尼古拉依,在王庚前世可比眼前这个哥哥要有名气的多,这厮和哥哥同名,出生于1895年,比大尼古拉依小两岁,后来是杰出的苏俄化学家、是苏俄化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也是苏俄建国后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这会儿,小尼古拉依呆还在彼得堡,1917年,年仅21岁的谢苗诺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彼得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成为著名的苏俄物理学家约飞的学生和助手。

    大学生活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也为他以后在理论化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使他的知识结构优于一般化学家。当然,这会儿由于约飞是苏俄zhèng fǔ里红sè知识分子的著名科学家代表之一,所以小尼古拉依也开始在苏俄那边崭露头角。[shouda8]

    西伯利亚第二集团军司令巴甫洛夫也不简单,16岁就考入圣彼得堡陆军军官学校,20岁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之后以沙俄少校军官身份的参加了欧战东线的战役,到了二月革命前,这厮同样三年不到时间里晋升到了陆军上校的职务。

    巴甫洛夫有个大伯,在王庚前世,那也是赫赫有名的主,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沙俄时代最富盛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shè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同样曾荣获诺贝尔奖。

    而此刻在这时空,1918年的这会儿,32岁的谢苗诺夫和31岁的巴甫洛夫,俨然已经成为了联军自己培养起来的嫡系俄籍部队的集团军司令,当然,严格意义上他们效忠的是协约国联军的另一个傀儡政权-西西伯利亚自治zhèng fǔ。

    小会议室里人头济济,一群中俄将领在自家联军总司令面前终于老老实实不再胡乱嚷嚷要打过伏尔加河直捣莫斯科去,王庚一句“zhōng yāng方面军是联军和伏尔加联邦的定海神针,战略预备队”让所有人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可能比发起乌克兰战役的西南方面军,发起南方战役的南方面军更重要。

    谁说不是呢,北面是20万如狼似虎这一两天就要扑向伏尔加河左岸的高尔察克白卫军主力,迎战的是兵力同样超过20万的苏俄红军新成立的伏尔加河方面军,双方火星撞地球大战一触即发,苏俄红军和白卫军四十多万大军眼看着就要在北面打起来了,这边伏尔加联邦zhōng yāng方面军也就18万人而已,到时候真的擦枪走火的话,无论跟苏俄还是高尔察克爆发了冲突,兵力可都并不占优势。

    “总司令,北面苏俄和高尔察克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我们难道就一直坐在边上看着?咱们联军zhōng yāng方面军好歹也有18万主力,无论咱们帮谁,另一方非倒霉不可!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寻找战机!就说整编扩充部队,那以战代训不是效率更高么,谢苗诺夫中将的步兵师不就是乌法战役锤炼出来的么!”

    李鸣钟不敢再直接吵吵打到莫斯科去,在他看来,既然吴佩孚的南方面军要发起南方战役,那多数就得跟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白卫军兵戎相见了,既然如此,南边一打响,咱们再从北面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线直捣喀山后路,高尔察克的全俄临时zhèng fǔ就算玩完了,这该多好!

    这边谢苗诺夫闻言老脸一红,心道我们三个步兵师在乌法战役光干武装游行的差事了,一路就是在风里雨里赶路,最后几乎一枪没放合围了叶戈罗夫第九集团军主力,这仗打的战果虽然不错,可总觉着哪还不得劲,下次怎么也得真刀真枪的干一场,看看手下这些兵比伏尔加联邦的部队是强还是弱!

    “高尔察克和他的全俄临时zhèng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