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倒霉的谢苗诺夫 (第2/3页)
时zhèng fǔ在贝加尔湖区的代表,跟哈巴罗夫斯克这个远东军区司令安德罗波夫中将和他手下过万的人马比起来,这厮千把人的乌合之众根本拿不到主导权,海参崴也是一样,所以这厮的目光还就只能先放在贝加尔湖区。
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枢纽站乌兰乌德原本驻扎了俄军彼德罗维奇上校的一个俄军哥萨克团,3000多人的队伍虽然算不得兵强马壮,也不是谢苗诺夫敢轻易招惹的,不过这厮临离开前倒是跟当时的齐齐哈尔镇守使李铭忠拍过胸脯,说只要有中国的武器弹药粮食支持,他很快就能从贝加尔湖区拉起一支队伍来!
中国参战军第三师的孙良诚旅奔袭以闪电般的速度拿下乌兰乌德时,谢苗诺夫那支溜回老家去的队伍还真七拼八凑从当初的义勇军四个营扩张到了3000人多人,就是武器参差不齐,马拉的马克沁轮式机枪只有2挺,子弹也不多,步枪更是五花八门,从m1891莫辛-纳甘俄军制式步枪,到中国的汉阳造,到rì本的三八枪,乱七八糟差不多达到2个人合用一把枪的程度。
其实哥萨克们本不会如此狼狈,从古至今哥萨克都是自备骏马和武器,接受zhèng fǔ的征召去参加战斗的职业军人,但是眼下是混乱不堪的1918年的俄国,沙俄参加欧战历来都是总动员,这仗从1914年8月打到1917年3月,两年半的血战使得俄国顿河以及西伯利亚哥萨克优质兵源被征召一空,包括他们自备的武器装备。
接着去年二月革命之后,临时zhèng fǔ为了在东线将战争进行下去,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征召,谢苗诺夫这个27岁的年轻军官,就是这时候混到了一个贝加尔湖区代表的身份,回老家来提临时zhèng fǔ招募哥萨克的。
结果这第二茬的队伍,人员素质比两年前沙皇征召时要差了许多,勇敢而无畏的哥萨克们多数倒在了东线和德奥血-拼的战场上,能活下来的要么是投奔了布尔什维克的所谓革命士兵,要么就是沙俄军队被复员后流离失所的散兵游勇。
就是这第二茬兵源素质差了许多的哥萨克们,在谢苗诺夫造反又被效忠于苏俄的原俄军击溃之后,经历了第二次的分崩离析,这会儿是谢苗诺夫第三次杀回老家来招兵,别说武器装备,能弄到人手一匹马的地步,就已经相当不容易。
2月底的气温依然是零下,谢苗诺夫和他壮大起来的匪帮吃光了上次抢-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