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差强人意的日军战果 (第2/3页)
,这里就不得不说俄军比rì后淞沪战场的**要聪明,放弃第一线要塞和炮台的目的是把rì军拉上岸,这样可以降低对方海上舰队的舰炮威胁,而这会儿小rì本的空军差不多可以算没有,空中轰炸能力几乎空白。
这就要说到海参崴作为要塞的光荣历史,1904-1905年间,初步建设完成的海参崴要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rì军未能占领海参崴。到了1910-1916年,工程兵将军a·p·费南德提出新的要塞设计方案,海参崴要塞工程兵司令a·p·绍辛少将对此极为赞成。
随后几年中,在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到阿穆尔斯基湾的绥芬河流域南岸修建了1-7号堡垒和a、e、zh和z要塞,在俄罗斯岛的南岸和东岸修建了9-12号堡垒以及海岸炮台、反登陆有顶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新的要塞吸取了当时所有军事工程科技的成果,包括很多设置良好的掩体和地下通道。
如果海参崴像当初的旅顺一样有三万守军,那么别说一个久留米师团,就是三个久留米师团都未必能顺利拿下海参崴,1918年的海参崴驻军只剩下一个东西伯利亚第七步兵旅6000人,要守卫偌大的要塞和工事可就勉为其难。
守卫要塞的主力是炮兵,这海参崴在1905年rì俄战争时光海岸炮兵就有12个营,可到了1918年2月,因为俄国国内局势的扑朔迷离,只剩下4个炮兵营,等第一天登陆抢滩的战斗打完,4个炮兵营几乎损失了所有的火炮,人员伤亡也过半,不得不在要塞司令兼第七步兵旅旅长彼邵夫的命令下撤到了二线阵地。
要说这时候的rì本陆军还是很能吃苦的,占领沿海要塞和炮台后,第十二师团抓紧时间很快就逐次展开上了岸,师团长柴五郎把自己的海参崴派遣军司令部设在了沿海要塞核心炮台里,钢筋水泥的建筑虽然在rì本海军主力舰280mm口径的大炮轰击下遭受了损伤,但论坚固程度总比野营帐篷强的多!
登陆损失半个大队,上岸后又折损了大半个大队,rì本第十二师团打头阵的第十二旅团步兵第14联队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被师团长柴五郎换到了二线休整补充,换上了十二旅团的步兵第47联队打头阵。
这一夜柴五郎和他的久留米师团被登陆和上岸耗费了太多的jīng力和体力,以至于登陆无力继续乘胜追击继续攻击海参崴城内的俄军。
1918年2月28rì这一天中rì两国向西伯利亚和远东五路出击,中国参战军在陆地上的三路大军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而rì本海参崴派遣军和rì本海军在海参崴抢滩登陆的表现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至于rì本的外兴安岭派遣军,由于海参崴以北的海域都还没有解冻,r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