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吴佩孚的闪电战 (第2/3页)
打出来的本事。
博尔贾(俄语:Бop3r)是俄国外贝加尔边疆区的第三大城市,位于博尔贾河(黑龙江支流)沿岸,首府赤塔东南349公里处,这里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赤塔折向中东路满洲里支线的第一个铁路枢纽,往西南则有一条公路通往外蒙古的东北,当然,在1918年这条路还只修了一半。
博尔贾往北方向,则有公路通向北面200公里之外的尼布楚,那也是李鸣钟师的目标之一。
博尔贾的居民人口不多,大概13000人不到的样子,这让中国参战军官兵见识了啥叫地广人稀,1918年的西伯利亚人口,能上五千的就是大城市,当然,这里除了商人之外,最多的移民是当年被沙皇发配到西伯利亚之后留在了当地的政治犯的后代们。
1918年2月28rì这一天,除了东线的东路军和西路军推进迅速之外,西线吴佩孚从恰克图的出击也相当顺利。
吴佩孚的参战军第三师算的上参战模范军中的头等主力,和王庚的第一师不分上下,论实战经验和吃的苦,还得算600里挺进拿下库伦,一周扫平整个外蒙主要城市和据点的第三师,第三师的主力旅第七旅旅长孙良诚,字良臣,天津静海人,虽然只有25岁,却是老资格的陆大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12年就入冯玉祥部当兵。
在王庚前世,这厮为冯军“十三太保”,又号“五虎将”之一,在吴佩孚出神入化的用兵和调度下,这厮发挥的淋漓jīng致,整个第七旅属于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头等主力旅。
吴佩孚的西线出击时的打法又和东线的东西两路军有所不同,这厮把第三师的师属轮式装甲团、加上三个旅抽调的轮式装甲侦察营,再加上第七旅的旅属炮兵团和工兵营和辎重营,组成一支纯机械化的装甲旅交给孙良诚打头阵!
给孙良诚的装甲旅侦察护航的,是2个se5战斗机中队和3个dh4侦察轰炸机中队。
孙良诚临时编组的装甲旅,出了恰克图就直奔北面100公里之外的古西诺沃斯克,那小城只有沙俄驻军一个营,居然不肯投降,躲在镇公所大楼里凭马克沁机枪顽抗,孙良诚留了一个轮式装甲连监视,一边又呼叫空中支援准备炸平对方。
而装甲旅大队人马马不停蹄穿镇而过,直扑北面120公里外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贝加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