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武圣之死 (第2/3页)
军队失利的关键因素。罾口川的旁边就有两条河流,如此一来,也给水淹七军提供了方便。
(2)于禁军队没有决战的心态是导致失败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个于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庞德搦战十余日,无人出迎,乃与于禁商议曰:“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不若乘此机会,统七军一拥杀入寨中,可救樊城之围。”于禁恐庞德成功,只把魏王戒旨相推,不肯动兵。庞德累欲动兵,于禁只不允,乃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
(3)于禁的固执导致了严重的结果。
却说魏军屯于罾口川,连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来见于禁曰:“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离营稍远。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荆州兵移于高阜处,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叱曰:“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成何羞惭而退,却来见庞德,说此事。德曰:“汝所见甚当。于将军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军屯于他处。”
如果于禁听从督将成何的建议,那也就不会发生悲剧了。PS:难道是因为督将成何的名气不够大?
(4)关公的妙计以及大雨天气致使水淹七军的结果。
最终结果,督将成何、庞德牺牲,于禁投降。
(5)此时关公水淹七军之后,继续围攻樊城,徐公明率军队救援樊城。与关公军队对峙。
(6)吕蒙军队驻扎在陆口,此时趁机占领了荆洲,而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也随即投降。至此公安、南郡皆被吕蒙军队接管,关公失去后方的粮食供应,离败不久矣。
(7)关平屯兵在偃城与围攻樊城的关公成响应之势。晃即差副将徐商、吕建假着徐晃旗号,前赴偃城与关平交战。晃却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袭偃城之后。且说关平闻徐晃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