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七七事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七七事变 (第2/3页)

四个士兵才从死亡线的边缘救了回来。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平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平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所以这才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卢沟桥的军事地位也造就了这里战况的惨烈。有了当地驻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并没能突破防御,于是日军就开始了历史上最为令人唾弃却也是最容易蒙蔽国民政府的手段――谈判。这是日军最常用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只是可怜国民政府一心求和,所以才被日军的障眼法蒙蔽了眼睛,看不清楚日军的狼子野心。

    日军华北驻屯军开始了令世人所不齿的三次谈判。于9日、11日、19日三次分别就卢沟桥问题进行了磋商。但是那持续不断的枪炮声,足以证明了日军的狼子野心。但是这却成功蒙蔽了国民革命军冀查当局的视线,被冀查当局信以为真,于是给日军形成了增兵部署的时间。

    田铮于七月七日当天就发表通电――《告全国同胞书》,直斥日军的险恶用心和阴险狡诈的本质,以及想要亡我华夏的狼子野心。但是这份通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在聊城和泰安两市以及周边地区反响非常强烈。聊城学府的一些军事政治专家就当前形势,对田铮的这一番讲话又做了相当细致的分析。由于分析地十分透彻,再加上聊城学府在学术界日益上升的地位,田铮的这一番讲话这才被广泛地传播了出去。

    但是限于南京国民政府和第54集团军之间的矛盾,这一番发人深省的讲话被压制了下去。各大媒体都没有进行后续的报道,广大的劳苦大众并没能接触到这样的信息。好在就带当日,**中央委员会就发表通电呼吁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这才在全国大面积的范围内得到反响,田铮的那一番直指日本人本质劣根性的讲话也被一些势力重视了起来。

    迫于形势,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这才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国内上下呼声一片,要求南京政府放下政党成见,合作抗日!

    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