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融化坚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章 融化坚冰 (第2/3页)

下协议,“西联”图片社在10天内负责寻找客户于先生的底片,如果找不到再协商赔偿方案。

    10天之后,“福满楼”打电话通知于先生底片找到了,通知他去取。可没想到的是,于先生取到的底片竟然是翻拍的,颜sè暗淡,参差不齐。于先生追问之下,图片社承认是因为找不到底片,所以拿着相片翻拍了一套。因此,到了于先生手里的底片就成了“盗版本”,效果非常差。

    为了这个稿子,方一杰和当事人于先生一起赶到影楼和图片社调查,虽然影楼负责人积极协助于先生与图片社协商解决问题,但是始终找不到原底片,而之前图片社方面同意“一个星期内找到原底片,如果找不到将赔偿3到5个胶卷。”一个星期后,这家“西联”图片社的负责人竟然玩起了失踪,想用“拖死狗”的方式让此事不了了之。

    赴当地采访之前,方一杰给鞠彦也打了电话,这一次,鞠彦说有事,又没去。

    第二天,方一杰以《影楼弄丢底片“偷梁换柱”》为题,在本报上发了一个头条新闻。不仅如此,一家电视台的记者也打电话到了报社询问此事,希望通过方一杰联系到当事人,却被方一杰委婉拒绝了。做这一行的,除非关系特别铁,一般不轻易向同行透露当事人或是线索人的电话。

    在报上看到这条新闻后,方一杰在msn上将本报网站的链接发给了鞠彦,鞠彦仔细看了看,倒也觉得不错。其实她早已开始关注方一杰的动静了,觉得他线索多,对新闻的判断也好,正在考虑和他多“合作”。

    事有凑巧,鞠彦所在电台新闻频道的一位编辑上班路上也买了一份《娱乐报》消遣,看到了方一杰的这个头条,十分感兴趣,认为此事可以再追踪一下,于是上班后赶到记者部找到了鞠彦,建议将此事也做成节目在电台播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