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到报社 (第3/3页)
了本报几条成功的报道,占据了版面上的最佳位置。一是某天某小区内,一高层住户因不满楼下小广场内的喧闹,随手抛下了一个玻璃酒瓶,还好此人手下留情,酒瓶砸在了广场边缘,碎渣则大部分飞入草丛中,因此并未伤人。虽然行为卑鄙,但这个恶作剧的始作俑者却得逞了,小区居民不希望被碎玻璃插入头部,所以事件发生以后,这栋楼下的广场内变得人迹罕至。
方一杰承蒙老记者的指导,在新闻稿后写了一个简短的记者手记,将此事件涉及的范围扩大,广泛谈论城市里的各类损人利己的现象,这些人大多不采用正当的交涉手段,往往在极端的情绪下暗放黑枪,方一杰在评论里对这类人大加鞭挞,使这件看似无足轻重的事件变得极有代表xìng,也能引起读者的深思。这篇稿子成了当天本报社会新闻版中的头条新闻。
另一事件带些传奇sè彩,采访是在北区的某名牌大学里完成的。这所高校里出了一位专门收集名人签名的奇人,他收集的国内外名人签名多达两千多个,其中不乏国内外影视文化界、学术研究界的jīng英,其中诺贝尔奖得主的签名就有40多个,大都是他趁着这些名流来这所大学演讲或讲学时获得的。这些签名或是签在首rì封上,或是签在笔记本上,还有的签在书籍上、画上,甚至照片上。此人家中足足藏满了三柜子这类签名,这还不够,桌上、凳子上、床上、床下,全都是这些珍贵的收藏。
这篇稿子是方一杰独自完成的,他舍弃了藏主与一些炙手可热的名人之间的故事,选择了他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之间的故事。方一杰从一个草根人士的内心出发,将一个尊重知识,崇尚名誉的平凡人描绘得跃然纸上,报道也相当成功。这篇报道刊发后,陆续有读者打电话到报社来,希望能通过方一杰认识这位奇人,想看一看他搜集的这些名人签名。
凭着这些努力,方一杰在报社也渐渐有了名气,他的自信心也更足了。又因为经常在外面跑,难免不接触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没过几天,他便接触到了一件离奇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