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科举风波之运筹帷幄 (第2/3页)
东西都掏空。
三月份在京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臭沟开,举子来。
天下的举子全都来到京城,一心想考取功名,能当个官。有的想当清官为民造福,有的想当赃官,为祸一方的。但不管是哪种,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做官。
自古科举考试中了的,都算是天子门生。大运的科考,一直都是由皇帝亲自负责、主持的,轩辕金不便插手,都交给了傅依然全权处理。
这次是傅依然自登基以来,第一次主持科考,米虫当惯了,也该爬出窝里活动活动筋骨了。
前几界筹备科考的都是七大氏族里的人,考中的举子也多是氏族公子,科举考试有明显的倾斜性。
近年来朝堂之上氏族和庶族之间的战争越演越烈,到了依然为帝之后,就更加的白热化了。
其主要纠结就在于轩辕金的册封。轩辕金本是庶族出身,自册封摄政王正式掌权以来,大大提拔了不少庶族中有本事的人担任朝廷要职。致使七大氏族对他意见极大。
傅依然的想法是不管氏族还是庶族,只要有本事都可以用。她也根本不想把界限划分的太过明显。
筹备科举的副手,傅依然从翰林院选了两个人:一个是杨松柏,据说是翰林院的首席大学士学术渊博,曾主持过一次科考。
另一个人耕渔樵,这家伙名字有意思,很有中下层劳动人民的朴实感,依然二话没说,就直接提过来。
在御书房见过杨松柏和耕渔樵之后,傅依然对他们的印象相当好。那是两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看起来一副很忠厚、正直的样子。
当傅依然问起他们对科考的意见时,两人侃侃而谈,大批时下科举的弊病,历数氏族门生的霸道。
科考之中,官官之间相互遮护的事,依然也知道,科场漏题也大多是漏到这些名门氏族的手中。而今唯一能平衡这一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这些氏族和庶族分开考试。但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