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口语艺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口语艺术 (第1/3页)

    不喜欢看这些的可以直接无视,这份资料完全与本书没有任何关系。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位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语言艺术的高下,无疑是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形成了作家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熏陶和时代环境,也影响着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追求。老舍生在běi jīng,长在běi jīng,“běi jīng给了我一切。”他非常熟悉并喜爱活生生的běi jīng口语,并毕生追求用既俗又白、既朴实又活泼的口语大白话来艺术地再现生活。他曾说过:“我无论写什么,我总希望充分地依赖大白话”(《我怎样学习语言》)。这种大白话就是植根于生活沃土的活生生的běi jīng口语。综观老舍所有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正红旗下》、《龙须沟》、

    《离婚》、《月牙儿》等等都是用质朴自然的大白话来叙写的。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神采各异;优美生动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无一不是用活泼传神的口语描绘出来的。对此,与老舍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běi jīng的地方sè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běi jīng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每一个书中的人物都用他或她的最合身份、最地道的běi jīng话说出了旧社会给他们打上的烙印或创伤。这一点是在我们这一代的作家中独树一帜的”(《怀念老舍先生》,《民族画报》1978年第10期)。

    学习和研究老舍的语言艺术,首先就必须抓住他的口语特sè和口语艺术,并以此作为基础和出发点。这便是本章分析讨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老舍对待口语的基本态度

    水从源头起,话自根上来。老舍作品活泼的语言无疑同现实的口语有着水*融的密切关系,也同他对口语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们先谈谈老舍对待口语的基本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语言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追求目标和努力方向,并得到有益的启示。

    老舍写过几本谈创作经验和文艺评论的书,其中关于正确认识大白话,充分信赖大白话,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据初步统计,在《老牛破车》、《小花朵集》、《出口成章》、《老舍论创作》、《老舍文艺评论集》等几本书中,涉及这个问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较集中的就有《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我怎样学习语言》、《我的“话”》、《文学创作和语言》、《人物、语言及其他》、《怎样写通俗文艺》、《语言与生活》等篇什。在如此众多的文章中,老舍一再谈到他对大白话的看法,归纳一下,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我们应当爱自己的语言”

    老舍多次呼吁,要热爱自己的语言。g在写于四十年代初的《我的“话”》中,老舍明确地说:“我说的是北平话,而且相当的喜爱它”,“它怎么说,我便怎么写”。正因为此,初涉文坛,“我一下手便拿出我自幼儿用惯了的北平话。”后来经过几番周折,他更加喜爱了大白话:“我自己的笔也逐渐的、rì深一rì的,去沾那活的、自然的、北平话的血汁……我只觉得这个作法给我不少的欣喜”。“有人批评我,说我的文字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我一点也不以此为耻!”(《我怎样写〈小坡的生rì〉》)到了五十年代初,老舍在《怎样写通俗文艺》中再次指出:“大众语言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应当爱自己的语言,像爱自己的面貌”正因为对口语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作家的执着追求也就有了无尽的动力。

    值得提出的是,老舍的语言观中还包含了语言与生活互相联系的内容。他多次指出:“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我怎样学习语言》)“语言脱离了生活就是死的,语言是生命和生活的声音。”(《语言与生活》)因而,热爱语言,就必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他曾不止一次地以自己创作《骆驼祥子》的实践为例,论述语言和生活的关系:“我能描写洋车夫,因为我有许多朋友是以拉车为生的。我知道他们怎么活着,所以我会写出他们的语言。”这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些“行话”或“泡蘑菇”一类的方言词,而是明白了车夫的生活,发现了他们的品质、思想、感情等等,再用活生生的大白话描绘出来,“一针见血地说到根儿上”。正如老舍所说:“运用语言不单纯是语言问题,您要描写一个好人,您须热爱他,钻到他心里去,和他同感受,同呼吸,然后才能替他说话了。这样写出的语言,才是真实的,生动的。普通的语言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景中说出来,就能变成文艺xìng的话了。不要只在语言上打圈子,而忘了与语言血肉相关的东西——生活。”(《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完全可以说,作家那清纯明净的口语大白话,正是他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如果说,老舍的口语化语言是清澈的溪水,那么,生活便是那源头的泉眼;如果说,其口语化语言是绚丽的花朵,那么,生活便是那肥沃的土地。

    二、“我们必须相信白话万能”

    由热爱生活,到热爱植根在生活中的大白话;又由热爱大白话,到放开胆子使用大白话去再现生活,这是老舍语言观的有机构成。他曾再三强调:“大众语言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白话中有金子,“要积极的去在大白话中找出金子来”。他还主张“用白话描写一切”,除对话之外,叙述、描写、哲理等等都应当也可以使用大白话。“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古代诗人才能用古雅的文字描写田园风景。白话也会。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儒雅的文字才能谈哲理。要知道,宋儒因谈xìng理之学,才大胆地去用白话,形成了语录体的文字。白话会一切”(《怎样写通俗文艺》)。对此,可以他作品中的例子来说明:

    1)——好体面的小表!

    ——您听听,嘎登嘎登地响!

    ——这得多少钱?

    ——您爱吗?就让给您!一句话,五两银子!您玩够了,不爱再要了,我还照数退钱!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茶馆》)

    2)大姐来到,立刻了解了一切。她马上派二姐去请“姥姥”,也就是收生婆。并且告诉二姐,顺脚儿去通知婆家:她可能回去的晚一些。大姐婆家离我家不远,只有一里多地。二姐飞奔而去。(《正红旗下》)

    3)街上的汽车东往的西来的,一串一串,你顶着我,我挤着你。大汽车中间夹着小汽车,小汽车后面紧钉着摩托自行车,好像走欢了的驼鸟带着一群小驼鸟。好像都要碰在一块儿碰个粉碎,也不是怎股劲儿没挤上;都像要把前面的车顶出多远去,打个毛跟头,也不怎么没顶上。车后面突突的冒着蓝烟,车轮磁拉磁拉的响,喇叭也有仆仆的,有的吧吧的乱叫。远处也是车,近处也是车,前后左右全是车:全冒着烟,全磁拉磁拉的响,全仆仆吧吧的叫,把这条大街整个儿的作成一条“车海”。(《二马》)

    4)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两头尖,幼小的时候不饿死,万幸;到老来能不饿死,很难。(《骆驼祥子》)

    例1)是人物对话,例2)是作家的叙述语言,例3)是景物描写,例4)是带有哲理xìng的议论,但它们都是十足的口语大白话。例1)不必多说,其他几个例子的口语sè彩也都是非常浓郁的。如口语的词汇:“姥姥、顺脚儿、飞奔、毛跟

    头、突突、磁拉磁拉、仆仆吧吧、也不是怎股劲、也不怎么、枣核、老来”等,口语的句式:“只有一里多地、一串一串、打个毛跟头、全冒着烟、全磁拉磁拉的响、全仆吧仆吧的叫”等以及用枣核比喻穷人的命等等,都恰到好处。使作家的叙述,自然流畅,如述家常;景物的描写,有静有动,声sè俱全;哲理的阐述,通俗明白,鞭辟入里——用老舍自己的话说,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用顶通俗的话语去说很深的道理。”(《我怎样学习语言》)读着这样朴实自然的大白话,我们感到特别的亲切,同时对作家一再强调的“充分的信赖大白话”,“相信白话万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共鸣。

    第二节老舍作品语言口语化的两个特点

    老舍作品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充分体现在词汇和句式两个方面。对此,我们在这一节中进行比较全面的客观的描写,然后再进行分析。

    一、口语化的词汇

    阅读老舍的作品,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具有强烈的口语sè彩的词汇。随手拈来一个例子,请看《骆驼祥子》开头的一段: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用词是如此的质朴自然,完全是家常口语的气息。据1983年3月15rì《长江rì报》报道,人们把《骆驼祥子》输入电子计算机,发现总共十一万字的小说,只用了2413个不同汉字,而且都是rì常常用的,由这些汉字构成的词汇也大都是通俗易懂的。《骆》是这样,其他的作品也是如此。三十年代,老舍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我没有算过,《小坡的生rì》中一共到底用了多少字;可是它给我一点信心,就是用平民千字课的一千个字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我怎样写〈小坡的生rì〉》)那些通俗易懂的口语词汇,在老舍的笔下,一个个都神通广大,担负起描写一切的责任。这一点,读者很容易看出,故不再多说。\par老舍作品口语词汇还有一个重要特sè,就是常用具有běi jīng方言风味的词语。他曾说过:“我生在běi jīng,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去糊口四方。因此,在我写小说和剧本的时候,总难免用些自幼儿用惯了的běi jīng方言中的语汇。”(转引自胡絜青为《老舍作品中的běi jīng词语例释》所作“序”)这些语汇包括běi jīng话的词语、短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等,běi jīng大学杨玉秀编写的《老舍作品中的běi jīng词语例释》便收了1064条。除此之外

    ,老舍作品中还时常可见一些口语特有的词汇现象。所有这些,可以分为几点来谈。

    1.běi jīng口语常用的词汇

    在běi jīng口语中,有许多与普通话词汇不完全相同的、富有表现力的活的词汇。对此,老舍很熟悉并常在作品中使用,使得其作品语言带上了浓郁的běi jīng风情和生动的口语韵味。例如,běi jīng早期口语中表趋向的词有“起来”和“起去”两个,现只剩下前者,而在老舍的作品中却保留着“起去”的用例:“哎呀,哎呀,又高起去了,刚一喘气,忽——又头朝下落下来了!”(《小坡的生rì》)“唐先生自己没有什么资格,所以虽然手笔不错,办事也能干,可是始终没能跳腾起去。”(《文博士》)这里的“起去”,既很好地表达了动作的趋向——与“起来”不完全相同,“起去”似乎有渐趋远去、上升的意味,同“高”“跳腾”等动词语义相适应;又含有浓厚的běi jīng口语sè彩。又如,表不定时间的代词,书面是“什么时候”,一般口语中是“多会儿”,而在老舍作品中则是“多咱”和“几儿”。这都是带有轻度běi jīng方言sè彩的口语词。例如:“多咱钱到多咱搬铺盖”(《牛天赐传》)“你念我听,多咱我听明白了,多咱往下念”(《二马》)“不这么奔,几儿能买上车呢?”(《骆驼祥子》)在老舍作品中,类似这种有强烈běi jīng风味的词语还十分常见,而且涉及多种词类。例如:

    (1)口语名词类

    程子我不是到上海去了一程子吗?(《骆驼祥子》)

    jīng气神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jīng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同上)

    赶明儿你赶明儿回新加坡的时候,到二马路听听去,就明白了。(《小坡的生rì》)

    今儿个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说不定关不关……(《茶馆》)

    白毛汗丁二爷听见张大哥的语声慌忙藏在里屋去出白毛汗。(《离婚》)

    (2)口语动词类

    当你当是作了猴王,我就怕你呢!(《猫城记》)

    拌嘴老郑不想拌嘴,而只终rì提着心,手心上老出着讨厌的冷汗。(《火葬》)

    砸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龙须沟》)拧咕让了三四次,他才不得已的,像一条毛虫似的,把自己拧咕到首座。(《四世同堂》)

    咂摸好!王掌柜,我可有洋朋友,你咂摸咂摸,这个滋味儿吧。(《正红旗下》)

    泡蘑菇我那口子没毛病,就是不好好地干!拉不着钱他泡蘑菇,拉着钱,他能一下子都喝了酒!(《龙须沟》)

    (3)口语形容词类

    毛jǐng察毛了,他看了看牛老太太的穿张,开始收兵……(《牛天赐传》)

    大气大寿桃点着红嘴,插着八仙人,非常的大气。(《骆驼祥子》)

    新新喝完了酒,更新新了,那个老家伙给了酒钱。(《二马》)

    钻心每一个声音都像踩了猫尾巴那么叫得钻心!(《骆驼祥子》)

    拌蒜二强子的眼睛瞪圆,两脚拌着蒜,东一晃西一晃的扑过来。(《骆驼祥子》)

    (4)口语副词类

    愣哼,到了国内,反倒一天到晚皮鞋擦着土路,愣会找不到个事;他真想狂笑一场了。(《文博士》)

    将将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四世同堂》)

    横是爸,老师说话,我不懂,八棱脑袋的也不是懂不懂,横是他懂……(《牛天赐传》)

    反正往下说呀,王五!都说了吧,反正我还能拉老婆舌头?(《黑白李》)

    (5)口语连词类

    饶天极冷,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饶这么样,窗上还冻着一层冰花。(《骆驼祥子》)

    满打满打自己真是块废物——怎能呢——大概也不必很为生计发愁了。(《文博士》)

    但分你知道,干你们这行的但分有法,能扔家伙不能?(《上任》)

    随手儿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和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骆驼祥子》)

    以上所列只是举例xìng质,在老舍作品中这类běi jīng口语词是俯拾即是的。一般地说,这些词语大都有相应的规范词语,例如:jīng气神/jīng神,赶明儿/明天,今儿个/今天;当/以为,拌嘴/吵架,砸了/失败;毛/慌,大气/大方,新新/新鲜;愣/竟,将将/刚刚,横是/大概;饶/尽管,满打/即使,但分/只要等等。有些词同规范的相比在读音上有变异,如“程子”应为“阵子”的异形,“新新”应为“新鲜”的异形。类似例子还有:“就是对那些花生,似乎也没心程去动。”“谁知道刘老头子怎么把钱攘出去呢,他和虎妞一个铜子也没沾润着。”(均见《骆驼祥子》)“心程”应是“心肠”的异形,“攘”应是“扬”的异形,作家根据口语的音变,如实地记载下来,明显增强了口语sè彩。

    běi jīng口语中还有些词语在规范的普通话中似乎没有相应的对换词,这在老舍作品中也是常见的。例如“敢情”:

    1)敢情人家女子愿意“大家”在后面追随着。(《黑白李》)

    2)可是这个娘们敢情知道先干什么,她先奔了夏大嫂去。(《柳屯的》)

    3)太太本想叫大家早起,为是显着jīng神,敢情有的人越早越不jīng神。(《牛天赐传》)

    例1)表示原来没有发现的情况,例2)表示原来即已如此的情况,例3)表示轻度的转折。这个词表示的多种不同意思,规范词中似乎难找到对应的词,而这个词的出现频率在老舍作品中是相当高的。既有助于准确地表情达意,还给作品语言带上浓浓的běi jīng风情。

    另外,běi jīng口语中儿化词的现象在老舍作品中也大量存在,如“门脸儿、就手儿、赶明儿、叫座儿、闲盘儿、一边儿、自个儿、随手儿、混混儿、眼泡儿、招儿、当儿、窝儿、脏字儿、半空儿、派头儿、抠门儿、闹气儿、死心眼儿、想法儿、溜弯儿、买好儿、劲儿、好儿、热心肠儿、脑门儿、人味儿、有谱儿、事由儿……”这些,也都使其语言带上了běi jīng口语所特有的亲切、自然的韵味。

    2.běi jīng口语的惯用语

    老舍作品中有大量的生动的惯用语,也使其语言富于běi jīng口语sè彩。这些惯用语包括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等。先看分类及例子:

    (1)俗语类

    1)……好像人活到五十就应该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一天吃了睡,睡了吃;多迈一步,都似乎与理不合。(《二马》)

    2)这需要眼光,手段,小心,泼辣,好不至都放了鹰。(《骆驼祥子》)

    3)年头一旦大改良起来,我们的小改良全算白饶,水大漫不过鸭子去,有什么法儿呢!(《我这一辈子》)

    4)你看着,多咱他们欺负到我头上来,我教他们吃不了兜着走。(《龙须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