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5 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005 志 (第3/3页)

好报复那只狐狸精。

    最后还有关于整治几个小痞子的事情,韩庶又是被妈妈一顿数落。

    虽然妈妈没有了疑问,可是不代表就认可了韩庶这样做的行为。妈妈说韩庶已经是大了,不再用骂他了,不过大人要有大人反省过错的方法。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幕,要求整整5000字的一篇国际水平的检查。

    事后,私下里,何秀又有点小小的自豪,必竟自己儿子成了天才,虽然这小子毒,可是也算是是非分明,而且做事情条理清楚。虽然是整治人,可也没有弄的有人受重伤,搞得最后被动。总的说来这小崽子还算不是太胡作非为,除了狠了点,也算是有理有节了。

    ×××××××××××××××××××××××××××××××××××

    晚饭后。韩庶坐在爸爸的书桌前,嘴里叼着一只铅笔,悠然神外。自从这世立过了宏愿,韩庶就一直在琢磨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没有计算机,怎么办,现在是80年,好像IBM便是在今年推出了决定性的IBM-Pc机,用不了5年便会风行世界,可是现在才80年3月便是在美国也不一定有PC机卖,就更别说是中国大陆,而自己却在中国大陆的最西北的边疆地区,记得前世,这里第一台电脑,还是在97年自己从上海带回来捐赠给母校的。”

    当时那里可能搞得到计算机,就是收音机也还是高档物品。要不是爸爸使军队的军官,自己家里也挨不到一台。

    录音机那玩意儿这里人听说过,却没怎么见过,就连喀什的大商场里也没有卖的。唯一一次见过还是在老山前线英雄事迹报告会上,用来播放翻录的老山前线战斗英雄们的报告的。这一世的韩庶是没有赶上报告会,听说是很感人,多数人感动的当时就泪流满面。

    前几天林琳和韩宸还提到过,说那录音机,是一个向砖头一般大的一个黑盒子。有人感兴趣问过价钱,听办报告会的人说,那还是中日友好协会赠送的,如果要买的话要二百多块钱呢!

    当时韩庶听了这事,心里暗骂:“妈的,一定是小日本的老式砖头单放机,在国外买不动了,就用这种所谓友好赠送手段来打开中国市场,还要卖200多块。”

    要知道当时中国的人民币币值是很高的,和美元的比值是在1:1.5左右。也就是说一台笨重的被淘汰的砖头单放机要卖到现在的1500来块人民币。这是没有将美元80年代后的大贬值算上,如果按美元对黄金的比值算,就相当于现在的1万元左右。当时中国大陆,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36块9角8,可想而知卖的有多贵了,简直可以和欧洲人用玻璃球和非洲土著换黄金钻石比了。

    一想到这里韩庶的心里就愤愤不平的,用最恶毒的语言来问候小鬼子们。

    就连电子表也还是新鲜事物,一块最简单的电子表要卖40元。计算器也是刚出现,个人还没什么人用过。

    沉思着,韩庶忽一动念,找来一个本子,草草的画了一份企划图。

    韩庶有个梦想,让中国成为真正的计算机强国。在韩庶的前世,中国也可以算是计算机强国,不过讽刺的是,因为有13亿人口,所以,只能算计算机消费强国。和计算机的制造研究几乎毫无关系,尤其是在计算机市场最大的个人机部分。

    整个中国就只剩下了,硬件贴牌组装。连贴牌生产都算不上,因为芯片核心是国外生产的,而我们就是封装一下。从CPU到GPU到内存颗粒、声卡芯片、网卡芯片、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总之,计算机内用的集成块无数。可是,只要是有一点点技术含量的,就肯定不是中国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的。

    而软件,本来应该是中国大有作为的地方。却也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一败涂地,甚至比硬件更丢人。整个中国还剩下的软件开发能力,就只有财务软件上的开发了。

    韩庶还记得,在韩庶读大学的时候,韩庶所在的大学进口了一台日本的大型计算机,当时进口的时候日本对计算机的用途做了严格的限定,只能被用在环境保护和天气等民用项目上。如果是有可能被用到军事上的项目,是绝对不许上机的。

    为此这台大型机在机房专门有一间透明的大隔间,由日本专门派来的观察员看管,一切上机的研究项目都必须要日本观察员批准,同学们都形象的称之为‘日租界’。那是极屈辱的一件事,就是这样学校还要感谢日本人。因为当时世界上就只有日本人,才肯买大型计算机给中国,尽管像是租界的多些。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的,不管你是否会用在民用项目上。

    当时韩庶在隔间对面的国产小型机上做着项目计算时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自己也开发一台大型机,就放在那台日本大型机的旁边,还要在计算机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核武器实验模拟器’,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志愿无法实现,慢慢的到后来连自己都忘记了这个臭屁的想法。

    韩庶这世最想干的就是硬件,想着有一天,能造出中国自己的芯片,有中国自己的研发造血能力。

    可是韩庶将手头的所有资源都一一清算,结果是自己的起点,中国的现状,实在是不适合搞硬件,没有发达的工业体系,自己也没有那个初始资本,想要搞硬件,资本的需求可是非常庞大的。

    虽然韩庶本身的知识是软硬兼通,诸多因素一综合,可是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离自己搞硬件的距离实在是太远。

    将心中的幻想放下,韩庶仔细的分析着未来。既然硬件不行,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干软件业。虽然软件业从重要性上来说是远远的不如硬件,可是这也是么有办法的事情。

    不知不觉中已到深夜。韩庶在疲惫与展望之中入睡“也许可以让一切将变得更好一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