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齐白石 “十工虫秋草图” 鉴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齐白石 “十工虫秋草图” 鉴赏 (第3/3页)

他似乎和这只蝈蝈“心灵”相通,仿佛在对它说,你闷得时间太久了,该出来活动活动伸伸腿脚了。

    齐白石的工笔草虫,既有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的整体效果,又有细致入微的结构刻画,非常注重草虫的体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力。所画草虫的关节转承处,既符合昆虫的生长规律又不死板僵硬。jīng细的工笔划,很容易画得腻和板,甚至将生动的草虫画成僵死的标本,齐白石的工虫,在工笔划中加入意笔划的趣味,做到了在jīng细中求生机,严谨处富变化,如他画蜻蜓翅膀上的网纹,用笔有轻重和浓淡变化,增加了翅膀的动感;画水中草虫的长足,一笔瘦硬的线条即画出了长足的挺拔表现出关节的结构,表现出他深厚的细线条功利,和他写意画的笔法相通,表现出他数十年的绘画功夫、学养和悟xìng。齐白石的画不但注重草虫的结构,还注重质感的表现,他不排斥吸纳西方文化,晚年还曾经表示,如果不是年纪大了,他也要学习西画,他画的细笔写真像和工笔草虫中所表现的质感和透明感,看得出他对西画的间接借鉴。如蜻蜓、蝉、蜂类甚至蝗虫的翅膀画得很透明,蝴蝶和蛾子的翅膀画的通体蓬松通透,有一触即掉的质感,这些都和他早年的人像写真的技法一脉相通。《白石老人自传》中说:“我又琢磨出一种jīng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透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们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目前尚未发现齐白石的早期肖像画上有这种绝技,但他所画得蝉,透过翅膀隐约可以透出蝉的肚子,正是这种绝技的表现。齐白石在工笔划技法的许多创新与运用是一般画家难以做到的,达到了徐悲鸿所赞美的:“尽jīng微,致广大”之境界,体现出白石老人数十年的绘画功力、学养、敏锐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以及长期的农村生活基础。

    大凡传统的中国画家,擅长花鸟者几乎都能画草虫,因为花卉中点缀草虫更能使画面生机勃勃。历代花鸟画家多在画中点缀蜜蜂、蝴蝶,广及蜻蜓、蝉、蝗虫等较为优美的昆虫。而齐白石广及蟑螂、臭虫、苍蝇甚至微小的蚊子等等许多为人类所厌恶的害虫,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上游的,只要是他见过的昆虫几乎无所不画,齐白石自己曾立下豪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很难统计他一生究竟画了多少种草虫。如果说无所不画,以画草虫的品种多取胜,只能限于“能品”的范围。对于受过规范造型训练的画家来说,将自己目睹的东西画出来不难,画的象也不难。但要画得既活灵活现又神形兼备又生机盎然,并在画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极其困难的!而这种境界只有齐白石能够达到。他在69岁时在rì记中写道:“大笔墨之画(写意),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工笔),难得神似。此二者与余常笑昔人,来者有笑余者,恐余不见。”,这是他数十年作画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他的工笔草虫不但注重形似,更注重传神,这正是他超越历代画家的高明之处,可谓“神品”。这不是偶然的,齐白石出身于湖南湘潭的贫苦农民家庭,长期的农村生活,造就了他朴素善良的xìng格,对土地、自然和生灵的真挚情感,决定了他情不自禁地要用手中的画笔来倾注对昆虫---这种大自然的生灵的关爱。在他的笔下,昆虫没有了益害与美丑,有的是和谐共存和生活情趣。在他的心中,任何昆虫无论害益都有生存权,它们丑与恶的自然属xìng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把他们的自然xìng变为艺术美,化丑恶为美善。齐白石为我们创造出超现实的草虫世界,他除了画人们眼中传统的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等,还把那些被人们认为丑恶的昆虫搬上了画面,甚至还让人类所厌恶的蟑螂爬上餐桌,与人类共享美餐,我们看到他画的这些“丑恶”的昆虫,忘记了它的属xìng,感觉到的是美好,是生活情趣,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这是一个生态平衡的世界,没有憎恨,没有残杀,自然界中的物种是美丽的和谐共存的。这正是白石老人为我们创造的理想的艺术境界,只可惜无声。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更加自觉地强化了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环保意识,也就更加突显出齐白石草虫艺术的超前魅力。

    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是目前发现的存世最早的工笔虫禽画稿,宋至元代草虫入画已相当普遍,宋代画家注重写生,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元代失意的文人投身绘画者相当普遍,将书法的意趣和文人的情感融入画中,遗形取神,逸笔草草。明清两代文人画兴盛,重山水轻人物花鸟,更轻草虫,重摹古轻写生,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纵观中国绘画史,没有任何人对草虫画,象齐氏父子和王雪涛那样倾心,并达到齐白石的艺术高度。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在题材和表现上,独具一格,即继承了宋代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观察写生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他热爱生命关爱自然的纯朴思想感情,开时代新篇,可列为画中神品。齐氏草虫的出现,更正了传统的“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禅虫又次之”(宋#8226;董迥《广川画跋》)的赏画标准,将传统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草虫带入了最高的艺术殿堂,大大提高了草虫画的品格。

    齐白石属于长寿型的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他不得不画了大量的重复题材的应酬之作。早在20多年前,就有研究齐白石的学者认为,在齐白石的存世作品中,jīng品仅占1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齐白石作品的存世量在三万件左右,约有三分之二,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初被国内外大小公立博物馆或单位收藏,其中包括齐白石的多数jīng品,成为不可流通部分;仍有大约万件左右的齐白石作品被私人收藏,而这一可流通部分中,真正可称之为jīng品的只有千件左右,而这千件中还有许多在内容和题材上的重复,绝品就更少了。“十工虫秋草图”可谓集jīng品与绝品于一画。而大师级作品,只有代表作、jīng品、绝品才能流芳百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