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十工虫秋草图” 鉴赏 (第2/3页)
墨情趣。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sè彩上创造sè墨结合,以sè助墨、以墨显sè等多种方法,巧用sè彩,为画面增添韵律。他开创了小写意花鸟先河,工写结合专攻写意花鸟。他天生奇才,用功刻苦,才思敏捷,不为成法所囿,二十出头即已多次在各地举办画展,名满京华。他的用sè有独到之处,善于中西结合,随类赋彩,淡雅恬静,尤其善画牡丹,着力表现其光影变化;在构图章法上,主线、辅线、破线,三线相辅相生,引、伸、堵、泄、洄五诀窍引人入胜;造型方面,生动准确,既有西方之写实方法,又有中国传统之写生功力,特别是善于抓住花鸟最为传神的一瞬间予以定格。他所绘就的花鸟世界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所营造的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深受好评。王雪涛绘画创作可分三个时期:建国前为前期,作品较繁密;50年代初至60年代为高峰期;*后为后期。他早年曾师从齐白石,有一段时间画风酷似乃师,深为齐白石称道,被公认为是齐白石众多弟子中花鸟画最有成就者之一,甚而有人认为其草虫超过了齐白石。比如齐白石画蜜蜂翅膀,是用水点后,再用重墨冲开;王雪涛却用干笔划出蜜蜂翅膀飞动的效果。他笔下的草虫,兼工带写,迥异于乃师,有的为齐白石所未表现,为画坛所重。可谓齐派草虫的真正发扬光大者。
齐子如(1902年―1955年),齐白石第三子,也是第一个继承父业的孩子,18岁随父到běi jīng求学,并入著名画家陈半丁门下,专攻草虫花卉。其画风工笔写意并重,豪放秀雅兼备。由于长期耳濡目染,齐子如绘画技法颇具白石老人风骨,且有发展。白石老人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不但亲自为其刻印多方,而且常常父子合作,共绘jīng品,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器。
王雪涛在拜齐白石为师前,已拜王梦白为师,深的梦白的灵动之趣,同时他又学过西画,有较深的造型和sè彩功底。1926年齐子如离开běi jīng后成为齐白石工笔草虫的主要代笔人。齐白石1924年后画的草虫和王雪涛代笔最难区分,但他们的画法还是有些不同,齐用笔沉稳用墨较重,王用笔灵动(得其老师王梦白之神髓)用墨较轻,王学过西画,在造型上比齐更多样,齐画草虫较丰满,王画草虫较瘦劲,用sè艳丽。齐画草虫静中yù动,属静中传神,王画草虫型中有动,属动中传神。孰高孰低,真正的鉴赏家心知肚明。běi jīng画院收藏的130张未完成稿中就有可确认的王代笔,běi jīng画院编《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中第352页“蜻蜓图稿扇面”,在扇面边上有一行楷书小字“寿丞求画花卉”,对比王雪涛30年代的书法,发现应是王雪涛30年代所写,此为王为齐代笔的重要依据。看来“王为齐代笔,齐1只工虫卖10块银元,给王1块银元”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
齐子如的草虫多数比其父画的工细,着sè受陈半丁的影响,后来又吸收了王雪涛的画法,鲜艳柔丽,胜过其父,但线条的勾勒功力不如白石。子如的草虫在线条的功力上比不过白石,在造型和sè彩上又逊于雪涛。白石画蜻蜓翅膀,先着力写出主筋,用笔有去有来,瘦硬挺秀,使人一望即知这翅膀好象是活的,其余大部分网纹则是随着翅旁的结构,一笔一画地勾画出来,又匀停,又润泽,有透明感。这是区分白石工虫的亲笔与代笔的重要依据之一。娄师白当时代笔的草虫,功力较白石和子如有明显的差距,较易区分。此画的上款是社会名流熊十力先生,不同于一般的应酬之作,再看画中工虫线条的勾勒,笔笔中锋,肯定自若,沉稳挺健,应为白石60岁左右的jīng心之作,八十五岁落款印。
齐白石的草虫有工写之分。工笔草虫又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虫为大写意花卉做点景,这种形式在立轴、横批等大幅作品中经常出现,其中的工虫,代笔或他人后添者较多,因为草虫并不是画面上的主角;另一种以描写工虫为主,为突出表现工虫,只以简单的写意做辅助背景,这种形式多见于小幅册页,代笔相对少一些。
象“十工虫秋草图”这样大的尺幅,通常是要补加大写意花卉的,此画也许白石老人认为是自己亲笔画的jīng品而不忍心喧宾夺主,没有再添加大写意花卉作背景,为了刻意突出草虫的主角地位,只简单的画了三簇大写意秋草,虽然只有简单的三簇秋草,却衬托出了十只草虫的生机勃勃,同时还确定了飞翔的草虫与地面草虫空间位置,以极写之笔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这里工与写都达到了极致,即形成了最强烈的对比,又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齐白石是构图高手,画面上草虫的排列总体呈大s形走向,局部呈倒三角形,草虫之间相互顾盼,仿佛是在悠闲地聊天,充满了天真和童趣,(齐白石的写意青蛙常采用这种三角形相互顾盼式构图),留出大面积的空白,为空中飞翔的蜻蜓和蝴蝶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既增强了草虫的动势,又给观画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使画面空灵而不空洞,这样巧妙而空灵构图明显受八大山人(朱耷)的影响,并有所发展,此画堪称齐白石大幅工笔草虫的jīng品和代表作。类似的大面积留白的工笔草虫画为数极少,如běi jīng画院收藏的“出居声响图”(15厘米x102厘米),是齐白石罕见的工虫画手卷jīng品。画面的中部偏右用工笔划出一只蝈蝈,应画于10年代末到20年代初,旁边用大写意补画一个开盖的草虫葫芦,用笔老道拙朴,边题行书款:“出居声响,白石山翁制”下钤“木人”朱文印一方,题款书风遒劲洒脱,丛书风上可以确认此画的写意部分和款应补于30年代晚期,以勾勒法结合干擦渲染法画蝈蝈,画的灵动透明,栩栩如生,线墨sè运用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一只活的蝈蝈跃然纸上,振腿yù跳。整幅画在蝈蝈前左边空白占据了画面的大约三分之二,留有如此之大的空白,是为了给这只蝈蝈留出足够的跳跃空间,白石老人可谓独具匠心和童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