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二章 紫砂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二章 紫砂壶 (第2/3页)

挑出几位好的,把他们培养成制壶大家,到时可以在壶底印上他们的名款,这壶是要卖大价钱的。所以这窑场如何管理,还有劳黎管事多费些心。”

    黎管事立起来仔细听了,拱手道:“这事是小人的本份。公放心,小人一定会尽力做好。”

    “有劳。”看着黎管事也跟林掌柜一样精明能干的样,刘青很是感慨。要想做一番事业。没有人才的储备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没有陆家这些可靠的人才,她纵有万般本事,怕也做不成几件――这古代可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现在可好,她只需把制作方法教下去,把关键的运作模式讲清楚,就什么都不用她操心了。

    过了两日,刘青看着现代时见过的紫砂壶慢慢在张师傅的双手诞生,心情却有些复杂。在历史上,这紫砂壶还要过一百年才会在这世间发扬光大。现在她这一提前,最对不起的就是传说是紫砂壶鼻祖的供春了。

    传说紫砂茶具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61),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嘴、柄、盖,放在窑烧成。“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在宜兴的金沙寺复习迎考,他的书童供春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闲时常帮寺里的老和尚抟坯制壶。当时寺有株参天的银杏树,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供春朝夕观赏,摹拟树瘤,捏制了一个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的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逐渐改变了单纯用手捏的形式,改用木板旋泥配合竹刀使用,使砂壶质地较薄而又坚硬。

    当时人们对于奇石有种独特的审美,他们认为“丑极”就是“美极”,如果一块石头达到了“瘦、漏、透、皱”的程度,这就是一块美石。当时供春这把树瘤壶非常古朴可爱,很合人的意,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由于身份原因,供春结交的都是一些读书人,人爱喝茶,大家在一起谈论学时品茶聊天,所以供春壶在人一下传播开了。因为供春对紫砂壶有推广作用,故而后世说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

    不过供春这个做紫砂壶而出名的人,由于她刘青的穿越,还会因为紫砂而改变他的命运吗?

    不过刘青也顾不得替古人操心了。是金在哪儿都会发光,她还是操心自己眼前的事吧。

    刘青拿着张师傅制出来的壶,对黎管事道:“你还可以让这些师傅想办法将它制成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等各种造型,还可以在这壶壁上提诗作画。”

    黎师傅看着这个巴掌大的紫红色极光亮的茶壶,心里正感慨它的精美,一听刘青这话,眼睛顿时一亮。一拍大腿道:“对啊!”一溜烟就跑出去找张师傅琢磨去了。

    刘青看着他的背影,笑着摇摇头。他身为管事却对这制壶如此痴迷,真是极为难得。不知这陆家是怎么找到这样合适的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