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六章 扛鼎之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六章 扛鼎之作 (第2/3页)

与大型截击机研制的战机,其价格高得连中国空军都无法大规模采购,并且不得不砍掉截击机项目。使其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战略侦察机,且装备数量不过三十三架。

    在只有几十吨重的侦察机上大量使用钛合金不是大问题,可是要在数百吨的轰炸机上大量使用钛合金,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要知道,钛合金比铝合金昂贵得多。

    受生产工艺限制,钛合金在七零年代的价格是铝合金的三十多倍。因此用钛合金制造的轰炸机,其价格是用铝合金制造的轰炸机的十倍以上。

    当时,中国空军算了一笔账。如果用钛合金制造一架h-82的话,其价格将高达五十亿华元。

    显然,这样的轰炸机,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xìng。

    再说了,就算轰炸机达到了“双三”标准,在七零年代所向披靡,也肯定会在八零年代遇到xìng能更加强悍的防空导弹。

    受这些因素影响,中国空军毫不犹豫的废弃了高空高速轰炸机项目。

    众所周知,在此之后,中国空军把重点转向了隐身xìng能,即希望通过实现雷达隐身来提高轰炸机的作战生存能力。

    只是,中国空军没有取消h-82项目。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中国空军保留了h-82项目,并且在一九八八年开始采购这种存在价值并不大的轰炸机,与德军的新式轰炸机项目有很大的关系,即h-82的存在,能够迫使德军在新式轰炸机项目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h-82的xìng能取舍,必然会对德军轰炸机的发展产生影响。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为了掩盖h-1a项目,即正在研制的隐身轰炸机,中国空军一直在高调宣扬h-82项目的xìng能先进xìng,特别是其高空高速xìng能。此外,中**方还利用了舆论宣传,即借新闻媒体来提高h-82项目的地位。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军都认为h-82是一种高空高速轰炸机。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

    要知道,h-82项目即便被保留了下来,也不是高空高速轰炸机,而是一种注重超低空突防能力的轰炸机。也就是说,h-82不但没有“双三”指标,连“双二点五”的xìng能指标也被放弃了。

    问题是,德军并不知道h-82的真实面目。

    结果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军的重点是解决热障产生的问题,即让轰炸机达到由中国空军提出的“双三”xìng能。

    显然。这样的发展方式,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有趣的是。德军在新式轰炸机项目上的投入,最终催生了冷战时期飞得最快与最高的战斗机的诞生,即bf-1000式大型截击机。这种在一九七二年首飞的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三点二马赫、最大飞行高度达到了三万一千米,而且拥有三千公里以上的航程,为冷战期间飞得最快与最高的战斗机,其很多xìng能与中国空军的zz-17战略侦察机相当,而且是典型的截击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