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八章 厚积薄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八章 厚积薄发 (第2/3页)

入中国空军的战斗序列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j-80是一个象征。即中国在航空领域技术大爆发的象征。

    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努力之后,中国通过在基础技术上的巨大投资。终于在军用航空领域取得了决定xìng的优势。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丧失了技术优势,还被甩下了足足十年。

    要知道,这仅仅是一代战斗机而已。

    虽然在此之前,德军拥有xìng能足够先进的战斗机,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但是在中国的航空技术大爆发面前,德军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而且当德军猛然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难以在短期内追上的差距。

    别的不说,随着ws-100在j-80上大规模使用,中德两国在军用打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上的差距就拉开了十多年。要到九零年代,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制造出在xìng能上与ws-100相当,但是在可靠xìng与使用寿命上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相关的基础技术,特别是材料技术上的初期投入过于薄弱,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当然,通过ws-100,中国也迅速确立了在涡轮风扇发动机,特别是军用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要知道,在ws-100诞生三十年之后,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依然没有第三个国家能够研制出xìng能与ws-100相当的发动机。其他国家要么从中国进口,要么就只能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购买相关产品与技术。

    此外,ws-100也不仅仅是军用发动机,其核心机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用来制造高函道比的军用运输机发动机,成为民航客机的主要动力,甚至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大功率燃气轮机。

    当然,j-80的先进之处,并不仅仅是在航空发动机上。

    依靠xìng能先进的发动机,j-80除了没有在气动布局上取巧之外,对重量的限制也相当宽松。结果机是,j-80成为了一架正常起飞重量高达二十四吨的重型战斗机,而且留下了足够大的改进余地。

    得益与较大的机体与起飞重量,j-80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子设备。

    此外,宽裕的改进余地,也为j-80在后期通过改进提高战斗力打下了基础。

    有趣的是,鉴于j-66在制空作战中的糟糕表现,中国空军要求j-80是一种典型的制空战斗机,即一切以增强制空能力为主,而承担研制工作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也宣称j-80上没有一公斤的重量是为了制空之外的任务而存在的。可事实上,j-80是一种典型的多用途战斗机,而不是纯粹的制空战斗机。这一点,在其气动布局的取舍上就看得出来,即j-80的气动布局并不适合执行高速截击任务,而中国空军在取消了截击机之后,截击成为了制空战斗机的必备能力。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