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章 军火贸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章 军火贸易 (第2/3页)

 这就是,如果沙特也发生了类似的革命。中国将及时采取行动,帮助沙特王室,维护沙特王室在沙特的统治地位。

    沙特之后,其他海湾国家也陆续找上门来。

    到一九八四年底,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与阿曼均成为中**火商的顾客,这些国家与中国签署的军火贸易合同总金额高达一千一百亿华元,购买了数百架战机、数千辆坦克战车与数十艘舰艇。

    正是如此,中国的军火贸易额在一九八四年创造了冷战的最高纪录。

    得益于此,中**方才能在装备采购预算不算充足的情况下,在八零年代初期完成了装备大换装。

    拿j-80战斗机来说,因为是空军单独投资研制的,不再像j-66战斗机那样为空军与海军联合采购,所以空军最初的计划订购量仅有六百架,因此每架分摊到的研制费用就高达一千二百万华元,采购单价高达五千万华元。一九八二年,中国空军采购的第一批四十八架的总合同价就高达三十亿华元。正是根据这个价格,中国当局给j-80订下了最低七千二百万华元的对外售价,而j-66的平均对外售价仅为一千八百万华元,即便是最终改进型的售价也只有三千四百万华元。

    受此影响,j-80在最初两年里的对外销售并不理想,很多希望购买这种战斗机的国家都因为其高昂的售价而望而却步。

    比如,沙特在一九八一年就开始与中国谈判购买j-80战斗机,结果因为双方的心理价位相差太大,一直没有谈拢。又比如,英国早在一九八零年就提出希望成为j-80的第一个海外用户,而且以中英关系,中国当局绝对不会阻挠把j-80出售给英国,可仍然因为价格上的问题,英国一直没有做出购买j-80的决定,甚至打算自行研制重型制空战斗机,后来还跟联邦美国合作,着手设计重型制空战斗机。

    沙特等海湾国家首先在价格问题上让步,成为j-80的海外用户,而且总订购两超过了四百架。

    这就意味着,算上中国空军的订单,j-80在开始量产后就拥有了上千架的订单。

    也就是说,j-80的产量超过了盈亏平衡点,开始产生规模效应了。

    在均摊研制费用的情况下,产量越大,就以为着单价越低。此外,提高产量也能够降低规模生产的成本,比如把分散了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以及通过扩大批量采购降低了各零备件的采购成本等等。

    到一九八五年,j-80基本型的对外销售价格降低到了五千八百万华元。

    因为j-80的战斗力比j-66提高了十多倍,而且在一九八四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sè列空军用j-80完败了埃及与叙利亚空军,用实战证明了j-80的强大战斗力,所以其五千八百万华元的售价并不显得离谱。

    结果就是,j-80迅速成为了“通用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j-80的最终产量才突破了三千架。

    要知道,j-80是大战之后,世界上唯一的产量超过三千架的重型战斗机。虽然j-66的总产量超过了五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