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六章 转移重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六章 转移重点 (第2/3页)

只有晶体管能够解决计算机小型化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使计算机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巨大的研究投入,以及不太明朗的前景,让很多私营企业都望而却步。

    在一九七零年之前,中国只有三所大学的实验室在从事晶体管的研究工作。

    因为这三所实验室的研究资金主要来自民间,以及少得可怜的zhèng fǔ拨款,所以研制进度十分缓慢,处于最原始状态。

    直到一九七零年,这一局面才有所改变。

    这就是,顾祝同通过载人登月工程,在当年年底为晶体管的小型化与实用化研究项目拨款七千六百万华元。

    在当时,这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有趣的是,当时顾祝同提出的研究目标非常低。这就是,生产一种更轻便、能耗更低的电子控制元件,取代原本计划用在月球飞船上的真空管控制元件,达到让控制系统减重五十公斤的目的。

    在顾祝同看来,如果能用七千六百万华元让月球飞船减重五十公斤,那将非常划算。

    事实上,在载人登月工程中,几乎所有技术工程都与减重有关,即尽一切努力减轻整个系统的重量。

    要知道,把一公斤的载荷发shè到近地轨道上,需要花掉大概两万华元。

    也就是说,减轻一公斤的载荷,就相当于节约了两万华元。如果是月球飞船的话,这个数字还要番几倍。

    真空电子管的小型化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也就只能在晶体管上下功夫了。

    也正是如此,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时代正式到来。

    这七千六百万华元,成为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启动资金。

    当时,负责研制晶体管控制元件的实验室,实际上只在该项目上花掉了不到一千万华元的科研经费。

    也就是说,剩下的六千多万科研经费,并没有用在载人登月项目上。

    这笔钱,全部用在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上,也就是用来研制第一代集成电路微芯片。

    zhèng fǔ的巨额投入,带动了民间力量,并且逐步取代了zhèng fǔ投资。

    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总共有三家企业与四个民间科研基金加入了进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微电公司”。

    这家公司在一九七四年才创立,创建者是两名年轻人,准确的说是南京大学电子实验室的两名教师。在创建初期,两人就获得了“江氏基金”的扶持,即用“江氏基金”提供的三千二百万华元注册成立了“微电公司”,开始研制微行集成芯片,而“江氏基金”则获得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八年之后,也就是一九八二年,“微电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型集成芯片。

    这就是“w8”芯片,即世界上第一块八位数字芯片,而“微电公司”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微型芯片的生产商。

    虽然“微电公司”在经营上的失误,特别是在产品研制上出现的方向xìng错误,使其在短短几年之后就丧失了在微型集成电路领域的霸主地位,最终转变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