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大国角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大国角力 (第2/3页)



    十多年前。周润康还是一名外交官的时候,参加过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并且对谈判过程记忆犹新。

    当时,土耳其是中德的主要争夺对象。

    显然,土耳其有这个资格。

    从战略角度上讲,中国绝对不能输掉土耳其。即便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要让土耳其成为盟国。

    原因很简单,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没有土耳其,中国就不能封锁黑海,也就无法遏制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乌克兰。没有土耳其,中国就无法保证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就无法把德意志第二帝国挡在这个多事之地的外面。没有土耳其,中国就无法确保海湾地区的安全,更不可能独霸这个战后最为重要的石油产区。没有土耳其,中国就无法把触手伸入东欧,也就无法与保加利亚等国建立起良好的双边关系。

    结果就是,土耳其的入盟谈判进行了整整两年,在中国做出了组够多的让步之后,土耳其才半拖半就的签署了同盟条约,加入了泛大西洋公约组织。周润康清楚的记得,为了让土耳其入盟,中国甚至做出了原则xìng的让步。最典型的就是,中国承诺不插手与干预土耳其国内的民族问题,特别是亚美尼亚与库尔德人的问题,并且对发生在一九五二年的种族大屠杀既往不咎。

    要知道,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入盟谈判中,中国都没有做出过类似的让步。

    问题是,即便在加入了泛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后,土耳其依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保持着良好关系,而且一直在利用中德矛盾获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通行权上,土耳其就摆了中国一道。这件事发生在一九五七年,中国力主土耳其单方面控制这两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海峡,即只有在得到土耳其当局准许之后,他国战舰才能通过这两条海峡,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力主海峡为国际xìng航道,任何国家的战舰都可以无害通过。谈判进行了大半年,最终土耳其当局主动放弃了应有的权力,让中国没有理由继续保持原来的主张。最终的结果是,除了航母与主力舰在通行之前需要提前通报、并且获得土耳其当局的准许之外,其他战舰都可以无害通过这两条海峡,而且仅需在通行之前二十四小时通报土耳其当局。

    这个结果,让中国很受伤。

    要知道,这意味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舰可以随时进出黑海,也就等同于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了巩固东欧地区的机会。甚至可以说,中国随后在罗马尼亚遭受的惨败,以及保加利亚没有加入泛大西洋公约组织,就与这件事有直接关系,即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都畏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直接威胁,而不敢公然倒向中国。

    直到十多年之后,也就是要到一九七一年,中国才通过各种努力,弥补了因为土耳其背叛所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通过长达八年的谈判,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中国最终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国答应修改“海峡通行公约”,承认达达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