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一十二章 决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一十二章 决裂 (第2/3页)



    这就是,如果德皇执意要在新俄国恢复帝制,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对新俄国进行第二次分割。

    事实上,这意味着中国将为之采取军事行动。

    结果就是,德皇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只是,德皇并没有完全死心。

    在谈判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代表曾经提出。德皇可以让出沙皇的皇位,由另外的沙皇亲戚来坐这个位置,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或者是在丹麦王室与荷兰王室中选出一个人来当沙皇。

    当然,这几个王室的成员都有资格成为沙皇。

    原因很简单。欧洲王室间的联姻非常频繁,几乎所有王室都沾亲带故,因此各个王室都有继承其他王室的资格。可以说,这根本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别忘了,英国革命之后,当上英国国王的就是诺曼底公爵。

    只是,这样的提议也行不通。

    说白了,中国反对的不仅仅是让德皇加冕为沙皇,也反对帝制本身,即中国只能接受一个mín zhǔ体制下的新俄国。

    闹到最后,只能通过新俄国的全民公决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九四八年底,中德达成了基础协议,即由新俄国的民众自行决定国家政治体制,即是否恢复帝制。

    公决在一九四九年初举行,而最终的结果是,百分之六十七的新俄国民众选择了联邦共和制。

    到此,新俄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只是,问题到此并没终结。

    在全民公决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放弃霸占新俄国的野心,而是从其他方面着手加强对新俄国的控制。

    比如,与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签署秘密同盟协议。

    当然,在战争结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跟新俄国结盟,因为这必将得罪整个同盟国集团。

    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在战争结束之前,加强了对新俄国的渗透,意图在战争结束之后控制新俄国。

    问题是,中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更不可能容忍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新俄国。

    结果就是,中德在新俄国的斗争愈演愈烈。

    在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里,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更换了七位代总理,其中五人遭刺杀,两人意外身亡。在此期间,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内部也分裂成了两个派别,即亲德派与亲华派,且两个派别行同水火。

    可以说,在这几个月里,新俄国最常见的事情就是政治家遭到谋杀了。

    根据战后统计,在这几个月里,新俄国有数百名政治家遭到刺杀,其中五十八人是临时zhèng fǔ中部长级以上官员。

    可以说,这种混乱的局面,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新俄国的局势动荡不安。

    甚至可以说,这差点酿成新俄国在正式成立之后就爆发内战。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不是新俄国是战败国,在战后没有组建军事力量的权力,恐怕内战就会在其成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