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你争我夺 (第2/3页)
外,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没有这么做。主要就是,大战还没有结束,同盟国集团仍然是一个整体。所有国家都得维护这个整体的完整xìng,并且保持高度统一,因此就不能把军事援助扩大到集团之外。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就是,战败国在战后的国际地位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无法接受军事援助。
更重要的是,某些战败国的基本情况肯定会发生变化,在战争结束之后肯定会被肢解成多个国家。因此没有受援的直接对象。
至于中立国,在战争期间,加入同盟国集团是获取军事援助的基本条件。
只是。到大战结束之后,这些约束就不存在了。
在战后。中国首先把援助对象扩大到了所有国家,即只要愿意跟中国签署同盟条约的国家都能获得无偿军事援助,包括曾经的战败国。
战后,第一个接受援助的是新加坡。
有趣的是,为新加坡提供无偿军事援助,还闹出了一些事情来。
这就是,新加坡是否应该做为一个dú lì的国家存在?
要知道,新加坡在战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属于大马来亚,即后来的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都属于英国的海外领地,由同一个殖民zhèng fǔ统治。只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一直保持着相对dú lì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居mín zhǔ要是华裔与华侨,即在满清时期移居南洋的华人,而华人在马来西亚所占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仅为第二大族群,少于占主体的马来亚人。
受此影响,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应该吞并新加坡。
至少从人口结构来说,中国有理由吞并新加坡。
只是,这里面存在一个法理上的问题。这就是,中国从来没有统治过新加坡,在两百年前甚至与之没有任何关系。
此外,还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就是,如果中国以民族为由来吞并新加坡,那么是不是会以同样的原因,吞并其他以华人为主的地区呢?
要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地并不少。
别的不说,在南洋地区就有上千万华人,分布在大马来亚、泰国、柬埔寨、荷属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如果开了新加坡这个先例,那么其他地区的华人肯定会有所行动,也就会导致地区局势动荡。
显然,这与中国谋求、或者说是宣称建立的战后稳定秩序背道而驰。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中国高层不能直接出面反对。
在战后的第一次国民议会全体会议上,就有人提出了吞并新加坡的议案,而且新加坡的代表也在国民议会上做出陈情,提出全新加坡的四百万华人愿意回归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出贡献。
讨论与辩论进行了足足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国民议会甚至搁置了其他所有议案。
在经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