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尔虞我诈 (第3/3页)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在核技术援助中国。
可惜的是在经过了艰苦的谈判之后特别是在顾祝同反复强调这二十二项科技援助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项中国当局都不会签署与之有关的任何协议也就不可能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经济的援助结果德方、特别是帝**方不得不在核技术方援助做出让步。
当然这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这就是帝**方对核技术的认识依然很不全面。主要就是由帝**方主导的第一次核爆炸试验以失败收场。
可以说这次失败的试验直接左右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要知道如果不是这次试验最终失败恐怕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四八年初就制造出了世界第一枚原子弹。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核武器项目如果没有获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恐怕要到一九五零年才会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很有可能获得两年的核垄断优势而在这两年中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宣告结束新的世界格局也将诞生。掌握了原子弹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在综合国力仍然远不如中国也至少能够获得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正是如此战后才有人认为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改变了历史。
当然这种错误的认识也直接导致帝**方、特别是军方高层对原子弹的认识走向错误的极端即不认为原子弹能够改变什么。
这样一来自然认为核技术算不是重要科技。
在德军高级将领看来如果能够通过核技术支援获取一笔丰厚的汇报远比把这项技术锁在保险柜里划算得多。
此外德方做出这样的让步还与中国的情报机构有关。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早在一九四六年中国的情报机构就渗透到了德军高层以各种方式来影响德军对核武器的认识。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对涉及到核武器的情报事件做了一次彻查发现了很多蛛丝马迹。比如帝**方的核武器项目开支有很多不明之处大约有一亿帝国金马克的科研资金去向不明还有近一亿的科研资金被用在了毫无意义的地方而核武器项目的总投资总共还不到十亿帝国金马克。也就是说这两笔说不清道不明的资金就占了总经费的百分之二十。显然有人在经费做了手脚造成科研开支严重偏高最终由此导致核武器项目的开发进度严重放缓。除此之外帝国情报机构在调查中还发现负责组装第一枚核爆炸装置的科研人员中有数人涉嫌与中国情报机构有染而且其中肯定有两人被中国情报机构策反。也就是说帝**方进行的那次失败的核爆炸试验很有可能就是中国情报机构的杰作。
总而言之帝**方对核武器的认识严重不足。
由此顾祝同在柏林收获了最重大的成果即当年年底就有一百二十七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核物理学家与核武器工程师前往中国。(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