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九十章 尔虞我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九十章 尔虞我诈 (第2/3页)

    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只能选择保经济。

    说白了如果能够保住经济。那么在战后可以增大科研投入也就有机会在某些科技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谈判进行到这个时候德方做出了让步即答应用技术抵偿战争债务。

    也正是到这个时候顾祝同才明确提出中国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先进技术但是更需要完善这些技术的人才。

    说白了当时中国需要的。[]都是一些还没有达到实用标准、或者是还没有在军事与生产领域大规模实用的技术。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完善与修补。也就需要从事相关项目的科研人员。

    当然顾祝同不可能直接提出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研人员为中国服务。

    以当时的情况。他只能说得更委婉一些即德方必须在提供先进技术的同时委派科研人员协助中方人员掌握相关技术。

    显然这四个合情合理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德方谈判代表并没有猜出顾祝同的真实目的也就答应了下来。

    直到这个时候顾祝同才拿出了由海军情报处提供的那份资料即中方愿意以德方委派的科研人员的薪酬为德方支付相应数额的补偿金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这些科研人员得与中方签署劳动合同。

    事实这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要求。

    既然要支付薪酬自然得签署劳动合同只有合同才能够保证德方派遣的科研人员在中国工作期间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

    只是这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补偿金额。

    要知道对于缺钱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如果能够获得高额补偿那肯定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这就意味着需要派遣足够优秀的科研人员去中国工作。

    在得到了德方的正式答复之后顾祝同一口气罗列出了二十二项科研支援项目其中就包括核技术。

    这个时候德方提高了jǐng惕。

    虽然当时顾祝同提出的另外二十一个科研项目也很关键比如获取由宝马公司研制的喷气式发动机但是这些项目基本都属于战术xìng质的即只能增强中**队的战术能力而无法提高中**队的战略能力。

    显然核技术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没有研制出原子弹但是已经完成了原子弹雏形的制造工作而且对原子弹的威力有了初步了解哪怕这个了解并不是十分正确。也就是说帝**方已经知道原子弹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足以左右战略均衡更能够从根本改变战争面貌而中国获得了原子弹就等于中**队的战略打击能力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中**队的战略打击能力本来就强于德军。

    可以说如果中国提前研制出原子弹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根本没有机会与中国争夺世界霸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