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代价 (第3/3页)
十钢铁产量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导致当年的军火产量降低了将近百分之十坦克减产近两千辆。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在轰炸中轰然倒下由中国提供的援助、以及从占领区获得的资源弥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损失把主要工业转移到东部地区也减轻了工业损失。到最后在战略轰炸中败下阵来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岛国的英国。
显然美国更不可能在战略轰炸中轰然倒下。
要知道就算中国空军拥有当时世界作战半径最大的重型轰炸机而且把这种轰炸机部署在古巴与美国西海岸就能覆盖美国全境而由远程战斗机护航的话则能覆盖美国最为重要的东海岸、五大湖与墨西哥湾地区。问题是“超级空中霸王”的产能很低月产量在一百架左右。更重要的是这种轰炸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还使用了很多昂贵的材料比如机身承力结构就是铝合金部分地方还使用了在当时极为昂贵的镁铝合金为之配备的轰炸仪同样贵得吓人而专门为之研制的发动机更是比一架战斗机还要昂贵。当时“超级空中霸王”的单价相当于一艘反潜驱逐舰!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中国空军就算有海军那么多的经费也不可能采购数千架“超级空中霸王”。
事实中国空军得到的经费要比海军少得多。
虽然海军以转移支付的方式采购了一千架“超级空中霸王”但是到一九四七年底这种轰炸机的总产量还不到四千架而且除掉作战损失、以及非战斗损失只剩下了三千五百架左右。
显然中国当局也不会让军队采购更多的“超级空中霸王”了。
要知道裁军已经开始而且战争的结局已经不可更改中国zhèng fǔ不可能让军队再大手大脚的花钱。
说白了与其把钱用来采购轰炸机还不如用来购买面粉与大米。
依靠这三千五百架轰炸机显然不可能把美国打爬下。
事实就算把“超级空中霸王”的数量增加一倍也未必能够让美国投降。
战略轰炸不可能击败美国只会让战争延长。
显然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可以说这场大战打得已经足够久了再过几个月就持续了七年。不管是在前线作战的军人、还是在后方劳作的平民承受力都有一个极限而七年的苦战已经让中**民离这个极限非常近了。
事实这也正是中国zhèng fǔ决定在大战结束前开始裁军的主要原因。
对胜利的渴望支持着中**民坚持了下来而聪明的领导人显然不会在即将得到胜利的时候让自己倒下。
那些尽快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关键。
为此就不应该浪费宝贵的时间。
也许攻打美国本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会有很多优秀的军人血洒疆场可是对于赢得一个毫无意义的胜利来说这个代价根本不算大。要知道中**民已经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与付出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