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章 飞蛾扑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九十章 飞蛾扑火 (第3/3页)

对付大机群的时候这么打要比单独拦截一架低级的效率高得多。

    当时第33舰队、也就是随后的第63舰队的防空战舰全部在前方总共有六艘防空巡洋舰与四艘轻巡洋舰此外还有六艘驱逐舰也在舰队航母之前进入运河因此也在这个时候加入了防空作战。只是这些驱逐舰没有雷达所以只能用光学瞄准设备来指挥高shè炮作战战斗效率不如巡洋舰。

    只是十艘巡洋舰特别是六艘防空巡洋舰就足够让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了。

    要知道重型轰炸机不是战术飞机不但十分笨重而且必须集群行动用数量来解决投弹命中率不高的问题。说得简单一点只有当足够多的轰炸机同时投下炸弹才能确保击中目标。如果让重型轰炸机单独投弹其轰炸效果将很不理想几十枚炸弹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如俯冲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

    结果就是美军轰炸机群必须保持好编队至少在投弹之前必须编队飞行。

    这套轰炸战术美军在欧洲战场就掌握了即在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美军轰炸机就主要采用密集编队。

    问题是这里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更重要的是由防空战舰支撑的防空火力网要比由防空部队的密集得多。

    要知道一艘防空巡洋舰至少有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高shè炮而且在美军轰炸机投弹之前还能动用八十毫米高shè炮与四十毫米高shè炮。即便美军轰炸机从一边进入防空战舰也能动用半数以的高shè炮进行拦截。与之相比在相同面积的地方防空部队能够部署的高shè炮就非常有限了。

    当然真正的关键还是防空战舰有完善的火控指挥系统。

    在火控雷达的指挥下大口径高shè炮对十五公里外的敌机进行拦截的效率并不比对付五公里内的敌机差。

    在这道由钢铁弹雨组成的火网美军轰炸机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根据第33舰队的官兵回忆当时几乎每秒钟都有美军的轰炸机被击中起火有的在空中爆炸解体有的燃烧着直坠而下有的则艰难的转向撤退还的得则在俯冲之后迫降到附近的丛林里面。

    最终只有大约六十架美军轰炸机到达运河空。

    只是这些轰炸机对付的不是正在通过船闸的舰队航母而是把炸弹投向了已经在驶往科隆港的护航战舰。

    显然美军飞行员已经没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军轰炸机继续前行还会遭遇更加密集的防空炮火到时候防空战舰另外一侧的高shè炮将开始怒吼。

    对美军飞行员来说赶紧投掉炸弹转向返航才是最佳选择。

    只是这批美军轰炸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返航途中这批美军轰炸机遭到了战斗机的疯狂拦截最终只有不到二十架轰炸机逃走且没有一架完好无损。

    只是运河里的中国战舰也并非毫发无损。(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