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上鹰眼 (第2/3页)
很有可能遇到敌机甚至会遭遇敌人的战斗机但是与战斗机、轰炸机相比。海巡逻机只是二线飞机而且是属于部署在机场的飞机因此海军并没有要求海巡逻机必须具备自卫能力甚至不会太在乎海巡逻机的生存能力。
说白了海巡逻机最主要的生存手段就是利用机载雷达。在数十公里甚至百公里之外发现敌舰然后避开敌人的防空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配备了雷达的海巡逻机主要在夜间活动。
要知道直到大战结束也没有一种舰载战斗机能够在夜间升空拦截敌机因此也就不可能在夜间对海巡逻机构成威胁。*
这样一来海军对海巡逻机的一些硬指标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事实在主要飞行xìng能中海军只在乎两种一是航程、二是最大持续飞行时间。
相对而言后者还要重要一些。
主要就是海巡逻机不是侦察机并非沿着固定航线飞行。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每一架海巡逻机都会有一块巡逻区域而且这块区域不会小到哪里去所以海巡逻机需要有足够的持续飞行时间。
这样一来海巡逻机的飞行速度反而不益太高。
原因很简单飞行速度与油耗成正比提高巡航飞行速度就会增加油耗也就缩短了持续飞行时间。
显然轰炸机的速度太快了。
虽然重型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并不短当时已经达到了四千五百公里但是其持续飞行时间不到二十个小时。
要知道海军对海巡逻机的要求是达到二十四小时。
此外“超级空中霸王”要持续飞行二十个小时还对飞行高度有严格要求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飞这么久。
能够达到持续飞行二十四小时的也就只有大型运输机了。
当然运输机并非作战飞机。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军队更重视武器装备的产量而不是质量与xìng能。
结果就是中队的所有运输机都是按照最低标准制造的。虽然这在战斗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在执行空投任务的时候运输机的损失率非常高导致了大批空降兵与飞行员伤亡但是这也保证了足够多的产量让中国空军能够一次空投数个师的兵力从而提高了总体作战能力。
使用运输机的第一个好处就是造价低廉。
当然这还不是最突出的好处。
事实当时西飞方案的造价也在海军的接受范围之内。
真正的好处在于运输机庞大的机体。
说白了就是不用把雷达装在机鼻而是把运输机的机舱改造成专门用来安装雷达设备的舱室然后在腹部开一扇门在使用的时候把雷达天线伸出去而不使用的时候则收入机体里面。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当然也只有运输机的大肚皮能够装硕大的雷达天线。
要知道如果要达到海军对巡逻机探测能力的最低要求雷达天线的尺寸就不会小到哪里去。虽然在西飞的方案中“超级空中霸王”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